“老师,肯定是老师!”
“看他年龄,也有可能是在读博士生。连题都没看,光靠听的。”
“博士生来玩这个,太大材小用了吧!”
议论声中,各种调侃。
柳晔眼睛都不会眨了。
接下来,第七题、第八题、第九题。
化学,历史,哲学。
除去依旧听题一遍就开始在白板上作答的化学题,历史题与哲学题他皆是拿着麦克风扣紧时事侃侃而谈。主持人捏着写满标准答案的提词卡,一会儿抬头看看霍铭,一会儿低头瞧瞧答案,整个人一愣一愣的。
谈及历史与哲学,表演台下有爱好这口的,不住点头:“没藏私货,答得有条有理,有根有据。”
从第四道开始,主持人出的就都是高考的真题,最后两道文科题霍铭回答得虽然跟标准答案不太一样,但任谁一听,都觉得霍铭答得极好。胸中有墨,口才了得。
“他是读文科的吧?”表演台下有人猜测。
“读文科的数理化会那么好?”有人反驳。
“如果不是读文科的历史和哲学能说得这么棒?”被反驳的人也反驳。
站在远处的柳晔目光投在霍铭乪浲身上,再也挪不开位。
最后一题,英语题。
主持人没法念题了,密密麻麻的英文他读不来。
直接把题卡交给霍铭。
对霍铭来说,就算高中知识他全部忘光,这最后一道题,他也能答得非常完美。因为作为一个跨国集团的董事长,英语是他绝对的强项,几乎如同母语。
果然,霍铭拿到题卡,一瞧最后一题居然是英语题就笑了。
“流利念出来,然后答题。”主持人指示道。
霍铭张口就念:“Theoriginalironboxeswithoneroof……”
长长一段话顺畅念完,标准的英腔抑扬顿挫,极其好听,仿佛叫人陷入BBC短剧之中。
台下一片长久的缄默。
霍铭扫了一眼文章后面的问题,声音在麦克风里传出来:“答案是ACCBD。”
“全、全对。”主持人手里拿着答案,看了看,结结巴巴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