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父亲眸光微暗,手指摩挲着杯沿,目光在太子身上转了又转,琢磨着要不要杀鸡给猴看,把太子这个最大的刺儿头狠收拾一顿,其他的阿哥肯定不敢再肆无忌惮的招惹他。
太子殿下敏锐的察觉到危险,发现他们家汗阿玛的表情有点不对,二话不说赶紧出来,穿好鞋整理好衣服,眨眼间变回那个让老父亲无比骄傲的继承人,“汗阿玛,您找儿子有事?”
“你从濯灵厂拿了多少药料?”康熙面无表情的看着他一手带大的儿子,不知道是宫人联合起来欺瞒他更生气,还是儿子长大后对他耍小心思更让他伤心。
他是皇帝,习惯了将所有事情都掌握到自己手上,可是现在,他亲手带大的儿子在背后捅了他一刀子,这让他怎么接受得了。
太子爷诧异的看着他们家汗阿玛,“拿了六斤吧,汗阿玛不是让人问过了吗?怎么还亲自跑一趟?”
康熙攥紧拳头,咬牙切齿的问道,“说实话。”
“儿子说的是实话啊。”太子愣了一下,眼瞅着面前之人要爆炸,退后一步赶紧说道,“汗阿玛,药料真的只有那些,只是儿子改了点配方,所以威力比现在的药料大了不少。”
他没欺上瞒下,汗阿玛不要胡乱怀疑,他对汗阿玛的崇敬之情天地可鉴,绝对不会干出欺骗汗阿玛的事情!
“配方要是能改,濯灵厂的匠人会改不出来吗?”康熙只觉得儿子在强词夺理,桌子拍的震天响,一边拍一边吼,“朕再给你一次机会!说实话!”
“儿子真没说谎。”太子爷人都傻了,配方怎么就不能改了?要是不能改,火器怎么发展成现在这样的?
父子俩说不到一块儿去,嗓门都越来越大,外面候着的太监侍卫都低着头不敢说话,猜测太子待会儿会不会再受罚,听皇上的声音,这次好像比前两天气的还狠。
房间里,太子已经放弃和死板执拗的老顽固解释,反正说什么他都不信,那就让他亲眼看看,提纯之后造出来的炸药威力究竟有多大。
只是几斤药料而已,他有必要撒谎吗?
拿都拿了,拿多少都是拿,他又不是没付钱,六斤和六十斤有区别吗?
没见识就没见识,别拿自己的没见识当真理好不好!
当然,这中话太子殿下只敢在心里说,面上还得耐心将暴怒的亲爹安抚下来,这要是一个搞不好,一根刺扎下去,他过几年可能就真的被提前废了。
他知道汗阿玛性子多疑,平时故意大大咧咧让汗阿玛觉得他是个没心机的傻小子,没想到一不小心栽到了这里。
没文化,真可怕。
毓庆宫正殿里面看着和以前无甚区别,出门后入眼就是塌成废墟的惇本宫,太子爷看着心塞,捂着心口让人将前几天用过的大锅支起来,然后毫无形象的蹲在台阶上叹气。
宫殿不修就不修,好歹把这满地的石头砖块给挪开啊,出门就是灾难现场谁受得了?
康熙看着摆在院子里的大铁锅额头青筋直冒,“你这是做饭还是做炸药?”
硫磺、硝石、木炭他还能理解,濯灵厂中用的最多的就是这些,可是这锅碗瓢盆又是干什么用的?
难怪要用到御膳房,这些东西只有御膳房才有,不去御膳房上哪儿找,臭小子折腾来折腾去,真是惯的他。
“当然是做炸药,得先把药料提纯再配到一起,汗阿玛,这是儿子从《武备志》《武经总要》《真元妙道要略》《抱朴子》等书上摘抄的内容,您要是闲就先看看。”太子就知道他爹啥都不懂,提前将他抄录下来的东西准备好,挥挥手找了他毓庆宫的太监帮忙,然后过去忙活。
炸药这东西最开始是炼丹的道士们弄出来的,硫磺和硝石都是道士们常用的东西,道家讲究阴阳调和,硝石是“阴君”,硫磺是“阳侯”,两样东西一阴一阳,自然经常在炼丹炉里相遇。
众所周知,大天朝的炼丹术是用火炼的,道士们要是在来点奇思妙想,往炼丹炉里添点奇奇怪怪的东西当配料,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炸炉,炸炉的事故多了,慢慢也就总结出来怎么避免炸炉。
有人想避免炸炉,自然有人想炸的更厉害,尤其是打仗的时候,武器威力越大胜算就越高,你不研究没人管,你的对手研究出杀伤力巨大的武器来打你的时候别哭就行。
宋朝时曾公亮主编的《武经总要》记了三个火药方子,一中是里面装的是毒药毒烟,一中是火炮里面的炮弹,还有一中是铁蒺藜那些东西里的火药,里面什么草乌头、巴豆、狼毒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有,烧着之后熏人的确够熏人,就是杀伤力不怎么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