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的说,民间甚至有些商人家产比国库里的银子都多。
以前没工夫修缮紫禁城,如果私库的银子够用,最好能将宫里那些荒废的宫殿都翻新重盖,宫里的人越来越多,不能大人孩子都住的紧巴巴的。
“以前担心宫里孩子少,现在孩子多了,一个个净给朕找事儿,偏偏朕不能跟无知稚童计较,还得操心劳力为他们的将来着想。”康熙感叹着说道,嘴上嫌弃心里却颇为自得。
他的儿子闺女各个都是好样的,文韬武略不说双全,至少也都占一样,额,几个小的先不算,小孩子看不出深浅,这世上不只有少年英才,还有厚积薄发的大才。
皇贵妃掩唇打了个哈欠,睡眼朦胧努力集中注意力。
康熙好一会儿没有听到回话,往旁边戳戳然后问道,“朕在说胤祉胤禛什么时候出宫好,表妹你有没有听仔细听?”
“臣妾在听呢,皇上继续说。”佟佳皇贵妃无奈的打起精神,睁开眼睛附和了一声,听着听着又迷糊了过去。
她听皇帝说胤祉胤禛的婚事时还能说几句,等话题换到修缮宫殿银子不经花,再清醒的人也能被他给念叨的昏昏欲睡,更何况现在夜已经深了,皇贵妃困的七荤八素,再一次被皇帝戳醒后也火了,直接卷被子翻身睡觉,皇帝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她不管了。
康熙坐在那里干瞪眼,小声嘟囔了几句,只能跟着闭上眼睛。
胤祈那小子那么能气人,肯定是随了这个额娘。
*
紫禁城里热火朝天搞建设,外面也没有闲着,康熙下令在新置的几个将军府内设置八旗,水军步兵火器营一切配置都以京城为标准来安排,当地有现成的城池就直接开设驿站,没有现成的城池就先建城,八旗大军守在那里,老毛子就算有小心思也轻易过不来。
皇帝对边疆几个将军府的重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对那些想出人头地却又没有门路的人来说,去那里是他们实现建功立业梦想的最好机会,所以就算北边新置的几个将军府中年苦寒,也还是有很多人愿意过去。
不毛之地怎么了,就算那地方毛都没有,人多了照样能发展起来。
如今的八旗子弟中有闲散度日的纨绔子弟,但是更多的还是想出头的年轻人,他们的父辈祖辈都是战场上拼杀出来的,入关后日子好过了不假,但是天天在家等补缺家也很折磨人,年轻时苦点累点不是问题,等他们在北海或者罗荒野干个二十年再回京城,怎么着都比无所事事的等二十年强。
留在关外的八旗子弟不用动弹,派往北边的都是京旗子弟,前些年为了修路而建成的预备军中有七成要请命去北边,反正在哪儿都是干活,现在明显是去边疆开荒前程更好,他们当然愿意离开京城。
至于剩下那三成,如果不是家里有人要照顾,他们也想跟着去边疆开荒。
康熙对目前尚未清楚用途的西伯利亚那么重视,太子和四爷出力不小,原本觉得旗下子弟离开京城,各旗大旗主会很有意见,结果简亲王等人比上次拉八旗子弟去修路时还要积极,别说有意见了,他们恨不得将旗下没有正经差事的人全弄出去。
在京城没法正经当兵,去北边的蛮荒之地可以,如果能被选进火器营,将来前程比留在京城要好百倍千倍,旗下人有出息,他们这些大旗主手里的权利就算没有以前那么大,说出去腰杆也能挺的更直。
大旗主没那么好当,旗下人越来越多,人口册子越来越厚,前些年朝廷不断打仗,战死的士兵不少,这两年打仗他们这边的伤亡少多了,旗下的兵丁越堆越多,可不就养出了那么多大爷。
大旗主权利大不假,但是旗下人活不下去,首先要找的也是大旗主,人不多还好,成千上万人一起没饭吃,大旗主难不成还要亲自养活那么多人?
别了别了别了,现在不是在关外,他们连打草谷都找不到可以抢的地方,皇上当皇帝当的越发得心应手,他们顺理成章的将手里的权利交上去,顺带着让皇帝接手那么多拖油瓶,能把旗下人的生计全部解决那是最好,如果实在解决不了,那也是皇帝的问题,和他们这些空有名头的大旗主没有关系。
几位大旗主目前手里权利都还挺大,但是已经开始畅享将来权利全被收走之后的快乐生活了。
唔……似乎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总而言之,在京旗子弟去开发边疆这件事情上,大旗主们完全没有拖后腿,甚至比皇帝自己都积极,太子爷被这些长辈们弄的除了懵逼还是懵逼,他明明记得上辈子汗阿玛的收拢权利之路走的异常艰难,怎么这辈子游戏难度突然从地狱降到了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