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第十三天的早上,终于把乾隆的旨意盼来了。
岳钟琪接了旨意先拜读了,然后命幕僚将其中有关中俄之间的部分誊写下来。
正待要差人去找米哈伊尔,他就自己上门来了。
听说真的是乾隆的旨意来了,他兴奋得两眼放光,可是当通译把誊写下来的那部分旨意向他念完时,他顿时变得欲哭无泪。
“岳将军,这……这……”米哈伊尔的话里都带出了哭腔:“我们两国是停战议和,并不是我们战败投降。”
“你们中国有句古话,得饶人处且饶人,我们已经将整个西伯利亚都给了你们,又何必再让我们的军队向你们缴械?”
“这做得是不是过分了些?也总要给我们留一点儿尊严和体面吧?”
“话不是这么说,”岳钟琪正色道:“我们两军尚未草签和约,怡亲王正在向这里赶来的路上。”
“他带着兵部的一众官员及众多的随从,还有劳军的大批物资,走到这里至少也要十几天。”
“我大皇帝知晓你们国内的燃眉之急,怕拖延日久,局面更加糜烂得难以收拾。”
“所以才准许你们的军队在两国签订和约之前就西归,并且差人带着这份旨意去图尔盖河,向那里的大军宣布停战,这不都是为了你们着想?”
“两国间还只是口头停战,并未签订任何条约,我们的大军还要与你们的军队同行,去西边接收所有城镇。”
“两支军队都带着武器,又没有一纸和约作为约束,在行军或是接收期间万一一言不和再动起手来,岂不是两败俱伤?”
“到时两国的和约也白谈了,战火立时重又燃起。”
“万一惹恼了我大皇上,盛怒之下命三十几万大军从图尔盖河与乌拉尔山同时攻过去,这战事何时能是个了局?”
“只要我大军越过了乌拉尔山,到时恐怕再想把那里作为两国边境也行不通了,我想你们也不愿意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吧?”
“我们大清不缺qiāng • zhī,不稀罕你们的那些枪,更不是成心要有损你们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