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行,除了村里人还有官兵,官兵里面有要去东边岗哨和森林换防的,也有跟着一起采果子和各种干货的。
从前,他们都是在秋收之后才去森林,那个时候只能打打猎,做做蜡烛,现在愈发熟悉了,秋天便开始去森林,这里的收获并不比地里的少。
村里的人对京城十分好奇,逮着李青文问东问西,同时也抱怨,读书太辛苦了,天天摇头晃脑的,还不如骑马放羊来的痛快。
现在,村里不管男孩女孩都要读书,虽然每家长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息,但都明白,识字容易,真想考去做官很难,毕竟李青卓只有一个,不是谁家孩子都能赶的上的。
读书确实辛苦,女孩大都性子沉稳,能坐的住,男孩从前漫山遍野跑的惯了,冷不丁的被拘在学堂,浑身不自在罢了。
当然,别看他们在李青文跟前叫的凶,在学堂一个个都不敢这么放肆,否则不用夫子动手,回去爹娘和爷奶也会轮番上阵教训。
学不好可以说是脑子笨,不是读书这块料,要是敢对夫子不敬,那罪过可就大了。
这些人里面,大都是想知道京城多热闹的,只有少数一两个问李青文,在私塾时如何学习的,这两个人也是边城孩子里面学习拔尖的,没一个是杨家村的。
这边的岗哨约莫五十里一个,有高高的望台,旋转向上的木楼,修建的很扎实,看上去就花了不少功夫,上面不单能放哨,还能休息吃饭。
李青风跟营地的官兵混的很熟,走到哪里都有不少人打招呼。
长长的马车队伍从营地一直到森林边缘,这个时候日头就没有那么烈了,风的势头更甚。
跟从前不一样的是,森林边缘有了边城官兵的驻守,江淙回来后一直在这里,算一算,李青文和他也有一个多月没见了。
跟随着一条条大狗,马车到了森林里的小木屋,这个时候正是各种果子成熟的时候,走着走着便能闻到草木和果香。
已经成熟的果子很多都容易破碎,与其弄回去一滩烂的,索性便在森林中弄成果酱,所以他们来时车上都装着大大小小的木桶。
这些木桶有的是自家做的,有的是在新城的铺子买的,听说木桶铺子和卖麻袋和麻绳的生意一年到头都很红火,李青文家每年都要用很多。
摘果子和做果酱妇人最利索,但是家里的一摊子事情离不开她们,所以现在做这个的,大都是像李青文这般有耐心的。
除了沙棘、柿子、水葡萄,还有数十种不知名的野果,李青文发现他们采回来的小果里面有蓝莓,洗干净尝了几个,味道也跟蓝莓一样,是他喜欢的没有错了。
第238章
森林中的木屋从一开始的一个变成了现在的八个,两两一起,相隔不远。
木屋周边埋了一圈木桩,中间插着木头和麻绳,做了一个长长的篱笆墙。不过这墙显然起不到什么作用,墙里墙外的陷阱都是防大的野兽,松树和兔子以及野鸡这种随便进出,随处可以看到各种形状的粪便。
到了森林以后,有人去采果子,有人往回拉,有人清洗,有人切果子,李青文抓着盐,撒到清澈的泉水里面,然后把一块块的果子泡上。
泡好的果子放到锅里煮,放上糖,加点水开始煮。
糖这种东西,边城的各家各户都有许多,毕竟每年收了高粱都在榨汁,再也不是从前没钱买,舍不得的时候。
撇去浮沫,把果酱煮成黄黄的一片,再放糖和酸酸的沙棘汁,最后成一锅香甜而又黏稠的果酱。
装果酱的木桶跟装酒的不同,没有那么大,桦树皮柔软而又紧致,每个用沸腾的水汽蒸过后,再把果酱舀进去。
桦树林做的木桶很特别,无论是装酒还是装果酱、果汁,味道都会更加的醇厚,这是大家伙尝过之后都点头的。
除了摘果子,大家伙还要采蘑菇和木耳、野生黄芪、金莲花以及各种野菜,这里的蘑菇比别处种类更多些,采的时候不用分,回来一边晾一边分类。
木屋外面有铲好的空地,此时已经晾满了各种东西。
李青文他们到了森林十多天,江淙带着人到了,同行的还有刘和,偷挖人参的人和普句人给查图部落带来了很大麻烦,他们选择跟边城的官兵一起巡视森林。
这片森林太大了,数道山脉横贯其中,南北两千多里,东西也有几百公里,没有查图部落的人带路,官兵无法深入。
李青文也好久没有见到刘和了,两个人和一群狗都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