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孩子们笑闹甚至是哭闹的声音,都显得那么的热闹,充满生机。
初三晚上才从大将军府回来自己家,初四就在家休息了,初五是破五的日子。
初六开始,走亲戚的同时,又要跟一些亲近的人家吃个饭啊,打个牌啥的,乡下没啥娱乐的,只有东北大秧歌了。
前些年这里穷啊!
秧歌队也不爱来这边,为啥呢?
因为赏钱给的少,人家来一趟,没有二两银子打发不走。
一个大秧歌队最少一百人,大过年的不在家休息,出来给人恭贺新春赚钱,也不容易,给的少了根本不够分的。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谁都知道,榆树村发达了,就算是地处偏僻,那也来了两个秧歌队,一个是高跷秧歌队,一个是地秧歌队。
都是二百来人的数量,场面十分的热闹。
他们是初八来的榆树村。
这种庆祝的民间舞蹈,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
东北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踩高跷等,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
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
各种神话故事,或者是民间传说,伴着锣、鼓、镲、唢呐奏出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