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誉,就是为官的名声。别看“名声”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重要得很。
一个官做的好不好,不光是上头宰相御史皇帝说你好,下面百姓也要说你好这里的百姓,特指当地大户。毕竟他们人多势众,到你卸任的时候,他们能给你举着万民伞造势,也能找几个人当街告状说你横行乡里,玩死你不要命。
所以一般做官都不会太得罪本地大户。你好我好大家好,来日方长呢是不是?
但韩渊从来不是一般人。做了官,自然也不会是一般的官。
何况,他也没打算得罪本地大户他打算得罪的,是隔壁张老先生治下的大户啊。
刚才我们是不是说了,白皎然这次下乡送温暖,打得是去“探望隔壁县抱病的县太爷”的名号?
这位张老先生,就是那个要“抱病回家”的县太爷而他的“抱病回家”,韩渊可得负上不可推卸的责任。
说起这位县令老先生,其实满朝堂都很有名。
有名不在于他学问做得好,也不在于他做官时间长。在于他是个一根筋他家原本十分特别极其有钱,但是他整个青年时代和中年时代,都只做了两件事:考科举和接济穷人。可以说,这是位将圣贤书照本宣科到了极致的男人,圣贤本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他却做到了。
后来朝廷表彰先进,想要破格给他个官当当,他拒绝了。一根筋的老先生表示,他一定要考上科举,这才是正道。
在朝廷授意下,又破格给了他个同进士出身。当年操办这件事的就是白知岳,所以白皎然某种意义上来说,跟他算是熟人。这也是他来看老先生的原因只是此刻,他还不知道这一场“抱病”的真相,究竟如何。
真相如何呢?
其实概括来说很简单,就四个字忍无可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