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老板、股东对俱乐部增资,再由俱乐部给球员发工资。
但在华国出现了很多乱玩的玩法。
比如一个球员每个月工资100万,俱乐部给大牌每月发1万人民币月薪,然后剩下99万,为这个球星代言公司的代言费。
这样对于大牌球星而言,收到了100万就别管是哪个口袋发的,总之达到了理想收入就可以了。
但对于俱乐部本身,只为他支付了1万薪金。
很多俱乐部都用过类似的操作,这样做的一个弊端就是一旦欠薪了,俱乐部只会对那1万元的欠薪认帐。
99万和俱乐部无关,你自己去找股东公司吧。
不赚钱,为什么有很多华国的老板愿意玩足球。
这个原因很多,有的为情怀,有的为各种各样的目的,有的为赚钱。
虽然在球队身上赚不到钱,但球队相当于做了广告,广告费可以给广告公司买高铁边上的牌子,也可以给球队花。
球队的名字本身就让公司本身和产品家喻户晓了。
会员制的球会,不以盈利为目的。
西班牙最为明显,有些俱乐部并不是公司制,所以谈不上“盈利”。
他向会员收取会费,同时有义务花掉这些钱充实球队,让大家开心,你要是把省着花,把钱攒起来了,会员还不高兴。
代表就是皇马。
所以皇马在买巨星的时候毫不犹豫,因为本身就有花钱指标。
单论足球俱乐部,而不涉及其他方面的话,华国的足球俱乐部不可能盈利。
原因很简单,华国足球早就进入了金元时代。
没有钱,在华国玩不了足球。
在繁荣的华超联赛下面,实际上俱乐部生活是非常惨的。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华乙每年都因为没钱会死一大批俱乐部,全部因为没钱解散了。
还有很多的球队也要死不活,队员们不是在比赛的路上就是在讨薪的路上。
而这也仅仅是华乙的现象。
华甲赛场上,不少球队被爆出整个赛季没有一分钱到账,欠薪闹剧整整演了一个赛季。
交不上钱导致俱乐部都被断电,连续欠薪好多年,球队内部人心涣散,球迷到球员惶惶不可终日。
这样的球队太多了。
所以,燕南真的对于买一支华超俱乐部是无所谓的态度,几个亿对于燕南来不算什么。
但是如果不赶时间的话,燕南随便扔个一两个亿,就能在华甲随便选球队了。
本赛季华超联赛上座人数最高的10场比赛,最高的比赛,上座人数为人。
为了方便,按照来算,球票就按100元张算,单场比赛门票收入600万,15个主场大概是9000万。
就按一个亿算,而且不涉及安保费场地费工作人员的开支以及水电损耗草坪维护。
再加上华超联赛转播分成,按照华超5年80亿的政策,不考虑成绩权重,只考虑平均数,80÷5=16亿,每年16个亿的基础上有16家俱乐部去平分,也就是一个俱乐部一个亿。
所以门票收入加上转播收入撑死是两亿人民币。
转换成欧元大概是两千多万欧元。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本赛季华超球队绿水队的两个外援当时的转会费分别为700万欧元和540万欧元,这两个饶转会费加起来已经到了124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已经亿人民币以上了。
剩下的7000万人民币绝对不够给他俩支付工资。
绿水的外援还是质量比较差的,成绩在中上游的那些大俱乐部,一家比一家的外援金贵。
也就是如果仅靠所谓的俱乐部收入,连俱乐部的外援都养不活。
所以,华国的足球俱乐部可以盈利吗,根本不可能的。
没有外援的俱乐部就等着被虐吧。
但是,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人投资足球,那么一定有投资的道理。
虽然俱乐部不赚钱,但是背后的企业挣钱。
很多豪门球队虽然足球上每年亏几十个亿,但是他们的品牌知名度,全国可能没有多少人不知道。
这样的宣传效果是投放多少广告也不能比的。
足球俱乐部,就是依靠自身在足球圈的影响力,让集团在其他方面得到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