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25、第 125 章(2 / 3)

真等到演变成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时候,也就只能换来一句“早知道这样我当初就该如何如何”。

真·早知道未来发展的李贤因所看到的风景就和大多数人不一样,任何一点细节上的变化,对他来说都是明确的信息传递,得益于此,金桢京每次的相关报告也都能让他得到新的思路。

“你先去和斯坦利汇合,然后看看华夏地产行业和股市的风向,我没下任务之前先不要有行动。”

李贤因把手里的U盘递给吴智彬,“这个给斯坦利,让他把一半的千译股份卖掉,然后拿着钱按照U盘文件里的指示操作。”

千译的股价已经非常高了,发展空间在一步步降低,这几个月也受到了华夏官方的一部分扶持,他这个外国人没必要再进一步持有。

这时候拿出一半的股份去置换流动现金,然后投入华夏股市捞一笔也是不错的选择,在金融危机之前,有几支股票可是相当高光,这时候买入,等明年中旬再卖掉,就是一笔相当让人眼红的投资收入了。

在这之前,斯坦利在他的吩咐下也买过华夏的股票,打掩护般地有赚有赔,这次相对就比较胆大了,直接是奔着目标去的,时间越来越少,也由不得他慢慢布局。

因为要把基本盘从欧美挪到华夏,斯坦利肯定得换地方蹲着,然而他不会说中文,除了对华夏的特殊金融市场有所研究之外,其余的当地文化和生活几乎是一窍不通。

相比之下,曾经服务过华夏顾客的吴智彬就好得多了,只是中文依旧说的像是唱歌,也没实地去过那片东方国土,说起来也并没有多靠谱。

之所以把吴智彬派去和斯坦利一起,纯粹是考虑到华夏的大部分地区都属于人情社会,斯坦利专业技能是很优秀,可有时候脑子里那根筋真叫一个直愣愣,再加上不懂当地的文化,真有可能被坑到。

吴智彬就不一样了,出身可以算是草根,没那么在乎面子,天知道以前为了做成一个单子要给多少人卖笑脸,就算当上了李贤因的助理,还变相获得了首席的地位,做事也依旧以达成目标为首要选择,轻易不会说自己做不到。

曾经辛苦过、卑微过的人才更懂得珍惜,抱怨的少了,工作效率高了,留下来的可能性就更大,李贤因不算是擅于压榨下属的老板,但也绝不无私地养闲人,你要半点用都没有,或者做的实在不好,在他身边是待不久的。

而吴智彬不想失去这个工作机会,那么追逐自家老板的脚步就得变成他的习惯,安排的新东西也得无条件去学,即便是普通话这种高难度挑战。

作为曾经接触过中文的人,面对“辅助斯坦利在华夏顺利开展业务”这一条要求还不觉得困难,可后面那句“能稍微学学普通话,帮忙进行日常沟通就更好了”差点让他在老板面前露出苦笑。

原来中文在老板眼中是稍微学学就能日常沟通的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