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大儿没看出来,大有出息啊。”
“村里正这回怕是看走了眼。”
“谁能想到真正有出息的是秦家大儿,反倒是秦家二儿,哎,怎么就染上了那等恶习呢。这怕是毁了吧。”
苏清之一觉醒来,就听到院门外议论纷纷,谈论的对象似乎是他这辈子的姐姐。
苏清之这辈子的姐姐,嫁的人就是秦家大儿。
秦家大儿,单名一个村。单独听起来其实没什么的,但是组合起来,就感觉在内涵秦家大儿很蠢。
实际上,秦家大儿还真不是个聪明的。
秦村的亲生秦赵氏生秦村的时候,因为生得艰难的缘故,秦村生下来不过一天,就大出血难产而亡。没多久,秦老爹就打着找个后娘帮忙照顾孩子,料理家务为由,娶了邻村差点守了望门寡的刘氏。
话说得真好听,可俗话说得好,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刘氏嫁给秦老爹仅仅过了一年,就生下了个大胖小子,也就是秦家二儿,小名宝儿。
从小到大,秦村和秦宝儿的日子那叫一个天与地的差别。
一个捧在手心里,长得白白胖胖;一个沉默寡言,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儿。就连长大了娶妻子......
当初秦家人来苏家提亲时,没有明说给秦家的大儿子还是小儿子提亲。都默认了是给秦家二儿,也就是秦宝儿提亲。因为早年间,秦老爷曾经救过村里正家的,两家就定下娃娃亲。
当时秦赵氏还在,亲事自然就落到了秦村身上。古代都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会轻易的毁婚姻。所以苏家人哪里想得到秦老爹和刘氏居然打了将娃娃亲给秦宝儿的想法。
还为了怕苏家起疑,特意说来了苏家大姐和村里正家的小闺女张雅娴,同时进门。免得到时又要多花费一些银两再办婚事。当时身为寡妇的苏老娘,想着农家人都不容易,又想抠点聘礼起来供唯一的儿子读书,就同意了。
谁曾想,等苏大姐正式进门的那一天,哦豁,没给苏大姐反应的机会,直接就送进了秦村所住的低矮破旧的瓦房中,生米煮成了熟饭。
可以说,这样的事情,完完全全出了苏家人的意外,没一个不懵逼的。可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事情一出,苏家人只能认栽,承认了秦村女婿的身份。
不过,苏老娘早年守寡,拉扯一儿两女长大,可不是那么好相与的。
这么说吧,寡妇,特别是古代的寡妇,虽说有宗族帮衬,自身不厉害的话,只怕会被连皮带骨和血肉一起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