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后没有再细说下去。几年来的腥风血雨,让她感触良多。她曾如兄长所言,对家长里短没有丝毫兴趣。全部精力皆在争权夺利。甚家族晚辈,甚儿孙满堂,与她何干?
满朝文武,蝇营狗苟,又有哪个谈过情深义重?
直到她的视线里,出现了个杨景澄。
她至今也不认为,杨景澄那没有金刚手段的菩萨心肠,有何意义。没有她在前铺路,他只会是权力倾轧中的一颗微不足道的棋子,死了都掀不起任何波澜。
然而,恰是这等没意义,居然让那么多人甘愿为他赴死。
尽管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但,她执掌天下四十余年,麾下能人无数,又有几人,肯毫不犹豫的替她挡刀?替她断后?
她自认待身边人不薄,可在顺太妃突袭她的时候,哪怕是兰贵,也没考虑过以命换命,而是取巧的用了花瓶。有时候她不禁想,若顺太妃突袭的是杨景澄,哪怕身手绝佳的丁年贵不在身边,那个叫青黛的丫头,有没有勇气生死搏杀?
她想,应该会的。因为丁年贵在她手底下,连真本事都懒的露。她救了他,赦免了他的罪过,命人教他习武,抚养长大。而后入锦衣卫,调东厂。年纪轻轻,从九品芝麻官,爬到了正六品。运气不坏的话,混个四品亦不困难。
可他毫不犹豫的倒向了杨景澄。
章太后并不为区区小人物而烦扰,只是,善于学习的她,从小人物的选择上,窥见了一种她从未接触过的,陌生的力量。
真正的人心。
她开始故意纵容杨景澄,越来越接近世俗眼中的老祖母。很奇异的,在她的监视中,丁年贵的态度慢慢有了改变。那小子不在满嘴胡扯的说大道理,而是会认认真真的说她的好话。
最让她惊奇的是,她这一点点柔情,在华阳郡公身亡,她开始张网的时候,成为了绝佳的背书,轻易撬动了汤宏的立场。紧接着,昔年华阳郡公的旧部,一个个的靠拢了过来。只因他们相信,她真的疼爱她的大孙子杨景澄。
偶尔在心中复盘,章太后就想笑。一群人算计来算计去,一个个恨不得肠子打上十八个弯,到头来,愿为她效命的理由,居然是她疼孙子!滑天下之大稽!
偏偏如此滑稽之事,却真的发生在了眼前。甚至于说,假若她骗了那群人,杨景澄只是她的幌子,那汤宏等人,必然将理直气壮的背叛她。哪怕他们背叛后,很可能变成一盘散沙,再无今日的力量。
杨景澄并没有振臂一呼,万众响应的气势。可若拿他做招牌,当真如虎添翼、势如破竹。华阳如此干过,引的曾忌惮他的人纷纷抛却了顾虑;她亦如此干过,引的昔年的死对头轻易对她言听计从。
唯有一条,这个招牌使久了,便容易把他当成自己人。
章太后时常想,我真拿他当亲孙子么?好像没有。但听到他受重刑的时候,坚如磐石的心,为何会痛的那般分明?
看着强撑着姿态的章首辅,章太后没来由的生出了一股疲倦。年过七十的她,似重新找回了些许幼时的柔情。奈何,沧海桑田,昔年相依为命的兄长成了死敌。
对待敌人,没有心慈手软,唯有手起刀落。因为,不如此,会死。
而章太后,还远远没有活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