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司南都将三友村里的这处知青落脚点当成她的家。每次回忆那段岁月的时候,心里惦记的也是这处小院落。
从七二年夏末秋初一直住到七八年的春天,这里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回忆。此时故地重游,总有一种从哪里开始,就从哪里结束的感慨。
他们将房车就停在村小这边,一行人步行朝里走。这些年,村里的变化非常大。所过之处,没有一点当年的样子。
也是呀,都几十年过去了,若是村里还有土胚的房子那才叫人忧心了。
家家都是砖房,还有几家起了二层,三层楼,临街的房子还有不少是店铺,不过更多的则是大大小小的辅导班,课后作业班。
辅导班倒不用多说,这个课后作业班却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
客源一般都是一些小学生。
小学生放学早,家长未必有时间来接。就算接了,也没时间盯着小孩写作业。于是这个课后作业班就出现了。
他们会负责将放学的小学生们接到他们那里,然后安排这些小孩生写作业,等作业写完,再负责一顿餐点。学生吃餐点的时候,他们还要检查学们的作业,对的和错的都标注出来。之后家长下班了,来这里接小孩的同时再将作业标注看一遍,也好做到心里有数。
不过这几年,村里的好多年轻人都出门打工去了。村子里就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陪着上学的孩子。所以这个课后作业班的老师还会用手机将学生的作业情况拍下来用手机微信发到孩子在外务工的父母那里,然后到了时间再将孩子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司南回想了一下刚刚看到的村小规模,便也知道这些作业班的生意如何了。
.
一路过来,唯一称得上熟悉的就是村子中间用花坛围起来的那颗老村和盖了井盖的老井。
老树上全是许愿的红布条,木牌牌。老树下面还摆了不少酒水饮料的祭品。如今社会发展到今天,也没人再说这些是封jian迷xin了。
虽然它还真就脱不开这一列。
当年刚来时,家里还没打水井,来来回回都是到这里挑水。那时候,司南都不好意思用家里的水洗大件衣服。
不是在空间里洗了,就是端着盆到井边来洗。现在看到这口井不光有了井盖,还被一把大锁锁着,便知道这口井已经许久不用了。
其实相较于自来水,还是这种井水的水质更好一些。
站在树下,靠在井旁的由着柴简给她照相。照完后司南还不放心的去看些简的相机。
说真的,现在小年轻都用手机照相了,偏偏柴简还是喜欢用照相机。不过柴简拍照的技术还挺好,再加上相机虽然沉了些,却不用自己背,所以司南对此还是表示支持的。
毕竟被拍照的人总是她~
→_→
现在的三友村其繁华程度,比当年的县城都有过之而无不及。按着脑子里的记忆,几人还在路口争执了几回往哪拐,最后问了村里人这才找到正确的路来到了村里唯一一处不和谐的地方。
整个村子就那么一处土胚房,还是倒塌的,能和谐起来才怪了。
只是叫司南几个满头黑线的是土胚房的院门上竖着的一个大大的木牌。
上面有司南几人的个人简历和成就。
那种感觉就像这处土胚房是名人故居,而那木牌正是名人生平简介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