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虽然还在夏天,宋启源却不禁打了个冷战。
“二少爷,太太让我给您给了些东西过来。”
闻言,宋启源转身看去,是何氏身边的丫鬟,带来了一碟子蒸饺和一碗馄饨,与一些小菜。
宋启源心里有事,晚饭的时候,虽然人做在那里,却几乎没有动筷子。
何氏知道他有晚上读书的习惯,平时饿的话,自然会让小厨房给做夜宵。
但就怕脾气上来了,不肯吃饭给饿着了。
知子莫若父这句话也同样适应母亲。
“我知道了,放到那里吧。母亲今天如何?”宋启源问道。
“今天大少爷回来,夫人高兴的不得了,夫人让我给您带句话她会让大少爷劝劝老爷的。”
其实送夜宵只不过是一个幌子,主要是来给宋启源宽宽心。
听着话,宋启源心里燃出了一点希望的小火苗,宋启源清楚的知道在宋家,大哥说的话要比母亲有份量的多。
宋家这两兄弟年龄差的实在是太大了,彼此都没有陪着对方一起长大,也都对,对方不够了解,宋启源也不会开口请哥哥帮忙。
宋启源落地的时候,宋启霄已经去了东辰书院,等到他可以记事的时候宋启霄已经成家立业,对于这个哥哥所有的印象都是来自于其他人。
在众人口中这个哥哥一直是优秀并且令父母所骄傲。
以前小的时候第一天刚到书院就有夫子摸摸他的小脑袋道:“这就是宋启霄的弟弟,看样子也是聪明的。”
从此以后,尽管有的时候他成绩会不理想,可是众人都觉得他可以,因为他们家已经出了两个进士了。
就这样在书院里,宋启源从中游变成了上游,并且一直保持名列前茅。
继而又走了一遍宋启霄以前走过的路,考进了东辰书院,东辰书院放榜那天,他还记得父亲,母亲拍着他的肩膀不住的叫好。
那一时刻,他仿佛看到了十年前那个同样考上东辰书院的少年,是不是他只要沿着他曾走过的路,走下去,就会变成和他一样的人。
在宋启源看来他的人生就应该这样,可是这次考举人的事情却将一切都搞砸了。
因为付出的太多,就连放弃也感觉力不从心,转而一想父亲的话也不无道理。
是他的理想重要,还是家族重要?
宋启源本来就是一个腼腆的人,从小到大就害怕别人添麻烦,刚才在书房的时候,他的脑子里就像是有两个小人在打架。
一个小人说就听从父亲的安排吧,另一个小人却说科举为官是你一辈子的梦想,难道就这样放弃不成。
“我不”两个字竟然是从自己口中说出来的,宋启源自己都难以相信,他害怕一抬头就看见父亲失望的眼神,于是连礼数页顾不得的逃了出来。
“要是大哥也无法另父亲改变心意,那么我就去经商好了。”宋启源心里默默想到。
因为心里面有事情,宋启源睡到半夜就醒来了,他披着外套就下了床,外面守夜的小厮听到动静轻声问道:“少爷,您有什么事情吗?”
“我有些口渴了,起来喝口水。”
听了一会儿不在有动静,廊上守夜的小厮慢慢睡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