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个傀儡,也该有几分香火情。
可惜,这些仅存在于想象中。他今天让出皇位,却彻底扫清眼前迷雾,看清满朝文武。
视线转向桓容,愤怒中带着几许阴沉,甚至还藏着一丝幸灾乐祸。
登上皇位又如何?
等桓容坐到这个位置,就知道“傀儡”两字意味着什么。
司马曜站起身,并没多说什么,无需宦者服侍,亲自除下皮弁、接下佩剑。迈步走到桓容面前,双臂平举,深深揖礼。
“从此后,江山社稷、天下百姓俱托于敬道。”
桓容郑重还礼。
这个时候推辞,未免显得太假,也会辜负郗愔的好意。
能让郗愔转换立场并不容易,与其为争虚名拖拖拉拉,不如干脆利落,省出更多时间做点实事。
“陛下放心,容定不负所托!”
禅位诏书刚刚宣读,宝册未立,大典未行,这声“陛下”实属理所应当。
司马曜点点头,直起身,无视两侧文武,迈步走出殿门。
从今日起,他再不是台城之主,名义上的都不是。但依旧典,不能马上离开建康,需得暂移华林园,等桓容登上皇位,再携家眷启程。
如果桓容遵守诺言,他尚能在洛阳终老。如若不然,左右都是死路一条,离不离建康又有什么区别?
多数人没有想到,天子大婚之日会出现如此多的波折。
先是太极殿被围,将兵叫嚷着要“归政天子”,随之是司马曜下退位诏书,当着群臣的面禅位桓容。
紧接着,郗愔王彪之等分别表态,一些蒙在鼓里的人终于恍然大悟,或许司马曜的确想搞事,却在中途,不,或许是一开始就落入旁人的算计,一步一步陷入深坑,终得今日下场。
位列朝堂的没有笨人。
有太极殿外一幕,司马曜不主动禅让,也会被群臣逼着退位,甚至重演司马奕的下场,成为东晋第二个被废的皇帝。
仔细想想,桓元子戎马一生,早有代晋之意,虽志未酬身先死,其子却代他完成宏愿,九泉之下当能瞑目。
然而,想到桓容的强势,以及手握兵权并据有荆、江等地的桓豁桓冲等人,群臣的脸色又是一变。
如果桓容登上皇位,肯定不会如司马氏“听话”。同样的,朝中的权柄也将重新分割。
阻拦他登位?
多数人都是暗中叹息,摇了摇头。大势如此,大局已定,非几人之力可以转圜。
再者说,琅琊王氏、高平郗氏明显支持桓容。谢安刚从桓豁手中接过扬州刺使,谢玄和桓石虔一起领兵在外,彼此的利益纠葛几乎摆上明面。
以周氏为首的吴姓名没有明确表态,从今天表现来看,七成以上会支持“新帝”。
毕竟,从元帝渡江,王导王敦掌权,吴姓从繁盛没落,乃至于在朝堂被边缘化,心中积累不少怒气,定是乐见司马氏跌落尘埃。
太原王氏无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