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清和(晋江5.5万收藏)> 分节阅读 10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05(1 / 2)

位高义!燕王一心扫清奸臣,还社稷清明,诸位深明大义,理解燕王的苦衷,请受在下一拜!”

马常等人脑子依旧没转过弯,但见孟同知行礼,只能跟着弯腰。

礼毕,孟清和又笑着对周围的百姓抱拳,然后低声对马常道:“带人去后门,如此这般……”

马常一咧嘴,他就知道,以孟同知的为人,怎么会被扇了一巴掌还把脸凑上去,肯定是踢一脚才对。

县衙前的一幕很快被报至燕王驾前。

沉思两秒,燕王笑了,对沈瑄道:“瑄儿果有识人之能,此事,果然交由孟同知处理最好。”

“王爷谬赞。”

朱高煦同朱高燧兄弟在一旁低声交换了意见,朱高燧有点想不明白,朱高煦为他解释,不管县衙中的那些人是死硬派还是投降派,孟清和此举都堵死了他们的退路。

“不投靠父王,跑回南京,朝廷也不会再信他们。”

“若是死了?”

“那也同父王无关。”朱高煦笑道,“定是他们明了朝中奸佞作乱,无能为力,也无法劝谏,只能以死明志,以死谏言。”

朱高燧咂舌,这个孟清和,还真是了不得。

不到盏茶的时间,又有消息传来,县衙主簿唐子清、典史黄谦等都已弃暗投明,在孟同知的“保护”下,到了大营。

至于是自己走还是被堵上嘴敲晕扛来的……反正人已经来了,坐实了结果,过程就不必深究了。

燕王表扬了唐、黄等人的深明大义,同时下令厚葬颜县令,妥善安置他们的家人。又当着城中百姓的面,流下两滴滚烫的泪水,大声感叹:“颜县令乃忠义之士,当真是忠义之士啊!”

沛县指挥王显等人面带悲痛,口中哭着“颜兄”,脚下却踩着死人的肩膀向更高的官位爬去。

清点县衙库仓之后,依惯例,燕王下令放粮。

沛县百姓提着分到的粮食,无不感念燕王的仁慈。

被孟清和从县衙后门绑架出来的唐子清和黄谦等人,看到入营拜见燕王的里中耆老和城中大户,满心不是滋味。有心再骂几句,却被凶狠的军汉狠瞪一眼,钵大的拳头握紧张开,骨节脆响。

孟同知说了,要以理服人。

军汉们一向习惯于用拳头讲理,可见,唐主簿等人的日子会过得多精彩。

在沛县停留不过三日,大军再次开拔。

探路的前锋先过丰水,沿途集结船只,目标直指徐州。

至此,盛庸和平安再也坐不住了,他们终于明白了燕王的真实意图。

济南,他不打了。

地盘,无所谓了。

燕王的目的地只有京城!

京城守军不足,燕军气势汹汹,盛庸等人心肝发颤,不再据城严防,纷纷调集军队,紧追在燕王身后。

必须把燕王拦下来,至少也要拖慢朱棣的脚步。同时快马加鞭给京城送信,一旦被燕王攻入南京,一切就都玩完了。

平安距离较近,率领四万军队最先冲了上去。

燕军都是骑兵,平安麾下也不是弱旅,双方你追我赶,只要逮住机会,平安军就在燕军的尾巴上咬一口。连续一个月,燕王攻城扎营都不得安生,气急了,采纳沈瑄的建议,在淝河设伏,狠狠敲了平安一记板砖。

淝河两岸地势平坦,林木稀疏,并不是设伏的最佳地点。

平安万没料到燕王会等在这里拍他板砖,傍晚过桥时,岸边突然蹦起大量披着树叶裹着枯草的燕军,着实是受到了不小的惊吓。

由于天色昏暗,平安军第一反应不是遭遇了埋伏,而是遇上了鬼魅山魈。惊吓之余,桥上拥挤,桥下踩踏,落水无数。

燕军乘势追杀,杀得平安军大败。

同样是一身枯叶草杆的朱高煦抹一把脸上的泥土,大笑着拍了一下孟清和的肩膀,“孟同知果然大才,能想到此计,孤佩服!”

虽然形象糟糕了点,还要在土里打滚,效果却相当的好。

抓下捆在头上的枯草,朱高煦又拍了孟清和两下,“孤再不说孟同知像小娘了,孟同知绝对是爷们,纯的!”

孟清和:“……”

应该是好话吧?可他听了想揍人是怎么回事?

大败平安,扫清了南下的第一块绊脚石,燕王令沈瑄亲率前锋断徐州粮道。

三月丙午,沈瑄领军至大店,正好撞上了铁铉带领的军队。

说来也巧,铁铉和徐辉祖奉命支援济南,没出江苏,燕王就打过来了。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在哪打仗不是打。

曾在济南大败朱棣的铁铉很有信心,下令将士主动出击,决心以兵力优势吞掉这股燕军。

铁铉想得不错,同麾下将领制定的计策也是中规中矩,可惜他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敌人的战斗力。

归根结底,济南之战的胜利,有很大侥幸因素在内。如果没有太祖高皇帝的神牌,未必能迫使燕王退兵。

沈瑄是个彻头彻尾的杀神,铁铉的军队,大部分是齐泰黄子澄募到的壮丁,没经历过真正的血腥屠杀,更没见过沈瑄这样的猛人,摆好的阵型,两次冲锋就被打散。

无论边军还是蒙古骑兵,自开战以来首次遇到这样不堪一击的敌人。

刀刚举起来,人就跑了。

虽然南边卫军的战斗力稍逊于北边的边军,也不至于差这么多吧?

难道又是诱敌之计?

这样的手段,朝廷军队没少用。

燕军的进攻有瞬间迟疑,身为主将的沈瑄却没有停下,手持长刀,向溃散的铁铉军发起了第三次冲锋。

主将冲过去了,就算真是圈套,做下属的也必须跟着冲。

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前锋部队如洪水一般,呼啸着席卷而去。

孟清和想跟紧沈瑄,却发现有点困难。

沈瑄冲得太快,铁铉军跑得也不慢。

两条腿被四条腿追,还能拉开几米的距离,可见潜力惊人,爆发力同样惊人。

在高福等人的保护下,孟清和不再随大部队往前冲,而是落在后边,干起了捡漏的活。

在军中四年,比不上经验老道的高福,也能看出这批南军不对劲。不像是卫军,倒像临时被拉上战场的庄稼汉。

遇上还活着的,拦住想补刀的高福等人,挑重点问了几句,果然,这支军队的大部分人都是募集而来。

从穿上袢袄到拉上战场,最短不过半个月时间,这样的军队能有战斗力才怪。

“小的听总旗说过,要去济南,不成想……”

去济南?

孟清和恍然,八成朝廷以为燕王会等到春天才发动进攻,队伍拉到济南,一样可以练兵。人头多了,还可以壮壮声势。守在城里,燕军的斥候知道是卫军还是临时拼凑的壮丁?

算盘倒是打得不错,可惜落了空。

“人先救起来,等沈指挥回来,听指挥定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