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清和(晋江5.5万收藏)> 分节阅读 11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13(1 / 4)

“公等都是深明大义之人,一心为国。孤已秉承太祖高皇帝遗训靖难进京,当下以捉拿奸臣为要,其他可再议。”

随即,燕王令人取出拟好的奸臣名单,交给在场众人传阅。

被列入奸臣名单的共有五十余人,左班文臣共二十九人。

太常寺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文学博士方孝孺赫然在列。另有礼部尚书陈迪,刑部侍郎暴昭等,但凡曾被朱棣拉黑过的,一个也没落下。

虽有道衍从北平来信,称方孝孺学问不凡,虽声名有堕,仍受士林推崇,万万不可杀。

大和尚开口,朱棣自然不会不给面子,不杀他,却不妨碍将其列上奸臣名单,再泼几瓢脏水。

造反期间,朱棣没少挨骂,大部分檄文都是出自方孝孺之手,怎么着也得出了口气。

负责草拟并抄录这份名单的正是待诏解缙。

由于历史发生一点点误差,攻破南京城门的日期稍有提前,解大才子没来得及夜奔,但在燕王入城后,却同胡靖等人第一批出迎,给朱棣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名单末尾写明,凡文武官员军民人等,绑缚奸臣,各有赏赐。

文武升官,军吏升级,庶民给钱。

最后一条是在孟清和的的建议之下加上去的,草拟告示的解缙很不以为然,区区一个武官竟在此指手画脚?思及自己新投燕王,立足未稳,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燕王攻下内城之后,发布了捉拿奸臣的告示,并没进皇宫,反而带兵进驻龙江,下令不得扰民。

很多人看不明白燕王此举的意图,看明白的却闭口不语。

燕王以退为进,单看天子如何选择。

生还是死,全在一念之间。

翌日,天刚明,皇宫突然起火,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朱棣闻听消息,立刻赶往皇宫,至东华门时,火已扑灭。

满面乌黑的守军跪在朱棣马前,“禀殿下,火自奉天殿起,卑职赶到时,天子,皇后及太子均已葬身火海。”

听到消息的魏国公徐辉祖长叹一声,跪在徐达的神位前久久不起,直到深夜。

寺庙道观的钟声又一次在京城内外响起,向天下宣称,建文皇帝已然大行。

站在奉天门前,孟清和心中有个疑问,建文帝真死了吗?

目光转向负手而立的燕王,慢慢垂下了双眸。

钟声已响,穿着龙袍的尸体也已找到。无论朱允炆是不是还活着,大明的建文皇帝,朱元璋亲自选定的继承人,都已经死了。

第一百零一章暗潮

建文帝驾崩,不管真崩还是假崩,皇宫都需要一个新主人。

国不可一日无君,天下不可一日无主。

建文四年六月丙寅,群臣上表,叩请燕王入奉天殿,祭祀太庙,继皇帝位。

“为宗社民生,天下岂可一日无君?殿下奉高皇帝遗训,靖难扫除奸臣,功在千秋,当正天位,承太祖万世洪业!”

靖难清君侧的旗帜早被高高挂起,周公辅政的口号也被扔到一边。

皇帝人选中,群臣无一例外的忽略了建文帝的儿子。

国家需要年长的君主,少主容易被奸臣蒙蔽,建文帝就是前车之鉴!燕王殿下是太祖高皇帝嫡子,文韬武略,天生圣人,绝对是皇位的最佳继承人。

文臣的一张口,一支笔,骂人时像锋利的刀子,反过来却能使人通体舒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