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清和(晋江5.5万收藏)> 分节阅读 22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22(1 / 3)

可以放心用。”

隔了几桌的赵院判满脑门黑线,他这是躺着也中枪?

朱棣摸了摸下巴上的短髭,点点头,放下酒碗。

侯显连忙上前,道:“陛下,用米饭还是饼子?奴婢这就吩咐下去。”

“不必。”朱棣直接把桌上的大瓷碗抓过来,“朕用这碗即可。你去问问成国公武阳侯要用什么,照样送上来。”

“是。”

侯显领命,很快就有大碗的米饭和热气腾腾的饼子馒头上桌。

除了勋贵,文臣武将都没落下。比起冷菜冷酒,明显是米饭饼子更得人心。

不喝酒,光吃饭,这样的宫宴,也算是开了先例。

殿中的乐舞生差点左脚绊右脚,乐工拨错了两弦。

吃完半碗米饭,朱棣放下筷子,喝了两口热水,瞅着明显还没吃饱的孟清和,突然道:“兴宁伯。”

“臣在。”

“北京兵马指挥司,你暂且不要管了。”

啥?!

孟清和愕然抬头,这是被撸官了?

因为一碗米饭?

成国公朱能和武阳侯徐增寿显然也很意外,天子是恼了兴宁伯?不像啊。

邻近的文官们却很兴奋,小样的,你也有今天!一边兴奋,一边咬着馒头,丝毫不因馒头的来由而弃之不食。

孟伯爷运气,瞪眼,有能耐你别吃!

一边吃一边看老子好戏,不怕噎了喉咙!

朱棣没理会看好戏的文官,抬手止住了徐增寿的求情,继续道:“兴宁伯博学有才,孝悌刚正,练达人情,知民间疾苦,不以俗世方圆所囿,行事多有独到之处,朕授尔为太子少保,为汉王世子讲学。主以经国方略,礼仪孝悌,民生经济,辅以海外之地民风习俗,方物风情。”

咔嚓一记惊雷当头劈下,孟清和傻了,彻底傻了。

太子少保?

要是他没记错,好像,他那位便宜师傅道衍和尚,才是太子少师?

徐增寿见孟清和傻愣愣的没有反应,连忙提醒,“兴宁伯,还不快谢恩?”

看着仍旧直眼中的孟清和,朱能都在感叹,还以为天子是要发落兴宁伯,没想到,却是让他为汉王世子讲学!

虽然永乐朝的三公三孤三保都是荣誉头衔,但有幸被授予此等荣誉头衔的,绝非常人。

建文朝罢三公三孤,略过不提。

洪武朝的三公三孤三保都是谁?

太师李善长,太傅徐达,太保常遇春。

三保中的太子太傅更是鼎鼎大名的蓝玉!

虽说猛人中的大部分下场都不太好,但功劳却是实打实的,做不得一点虚假。

兴宁伯才多大年纪?就已是位列当朝武官从一品,镇守一方,说位极人臣也不为过。

一等伯在勋贵中只能算末位。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上头也有都督压着。太子少保不过是个荣誉头衔,根本没多少实权。

分开看,在朝臣中不算什么。落在同一个人身上,那就相当不得了了。何况,他还是大宁镇守,调居北京,仍掌官印。

一般而言,如他这般,天子本该冷一冷。永乐帝的表现却打破了众人的普遍认识和传统观念,孟清和的官途,显然还将继续平坦下去。

同孟清和不对付的朝官不由得倒吸冷气,兴宁伯到底隐藏着什么背景,才得圣上如此恩宠?天子之前的一番话,又是什么意思?

深思天子之意,一直保持沉默的杨士奇和杨荣等人心头巨震。

令兴宁伯教导汉王世子经国方略,礼仪孝悌,民生经济,海外方物?

平王世子出阁就学,天子只令专讲礼仪孝悌,从未言及帝王大训,更不曾提到经国方略!

汉王世子尚且年幼,竟要学习经国方略和民生经济?

莫非……

解缙黄淮等人更是脸色骤变,若非被胡濙拉了一下,解缙怕会当场失态。

丢下炸雷的永乐帝压根没去看群臣都是什么表情,他也不需要看,锦衣卫和宫内的宦官自然会将某些人的一举一动记录下来,递到他的面前。

经过徐增寿的提醒,孟清和终于回神,说不激动是假的,可想到这次授官会将他彻底绑上朱高煦的马车,心中又有点没底。

转念一想,即使皇帝不下这道命令,在外人看来,他也早同朱高煦朱高燧穿了一条裤子。

纠结于这些,不过是自寻烦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