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他等了一会,就看到不是刚才那个小太监,而是一个穿朱色太监服的大太监匆匆赶来,看到他,就说:“快跟咱家进入,圣上宣你进殿觐见!”
林清:………
说好了,圣上一般不见从二品以下的官员呢?
作者有话要说:这章太卡了,让亲们久等了,我接着写下一章。
今天三更,第一更奉上
以下是詹事府人员配备:
詹事府,置詹事1人(正三品),少詹事2人(正四品),府丞2人(正六品)。主簿厅主簿1人(从七品),录事2人(正九品),通事舍人2人。左春坊:职官有大学士(正五品)、左庶子(正五品)、左谕德(从五品)各1人,左中允(正六品)、左赞善(从六品)、左司直郎(从六品,后不常设)各2人,左清纪郎1人(从八品,不常设),左司谏2人(从九品,不常设)。右春坊的官员设置如在春坊。司经局:设有洗马1人(从五品)、校书(正九品)、正字(从九品)各2人。
第135章(二更)
林清跟着大太监一边往里走,一边在心里想着等会圣上万一问起什么事,应该怎么措辞回答。
可想了一下,林清就放弃了,因为林清发现,他压根想不出圣上突然宣他觐见会问他什么问题,虽然他教导了郯王十多年,并且和圣上也见过很多面,可每次见面,都是他跟在郯王后面看着,圣上几乎从没和他说过话,唯一一次,还是十多年前,当初郯王第一次背诗的时候,圣上一时高兴,赐了他一套四书五经。除此之外,他再也没单独和圣上说过话。
既然想不出来,林清索性也就不想了,打算等到了之后临场发挥,虽然他马上要见的是一个掌握生死大权的皇帝,可他如今也是三品官员了,哪怕他回答的有些不符合圣上的心思,想必圣上也不会因为一句话就要了他命,最多对他不喜罢了。
想到这,林清顿时轻松了不少,快步跟上前面大太监,打算等会见见从他当老师以来身份最牛逼的家长!
林清跟着大太监到了大殿外,大太监就说道:“在这先候着,咱家先进去,等会听到宣你,大人再进入。”
林清忙应道,手在袖子里摸了个荷包,趁旁边的人不注意,塞到大太监手里,笑着说:“刚才太过震惊,险些忘了,这点心意给公公喝茶,还望不要嫌弃。”
大太监用手摸了摸荷包,脸色顿时好看了不少,虽然作为大太监,他天天有的是人孝敬,不缺这点,可大冷的天,他从大殿到宫门口,也不能让他白跑一趟不是么。
大太监又想到林清原来是郯王的太傅,如今是太子詹事,想必也是太子心腹,有心卖个好,就笑着说:“陛下今日心情不错,詹事大人等会进入觐见就是了。”
林清听了,忙道谢说:“多谢公公提点。”
大太监说完,就一甩拂尘,进入通报了。
林清在外面候了一会,大太监就从里面走出来,站在大殿门口大声喊道:“宣,太子詹事,林清,进殿觐见。”
林清连忙整了整衣冠,然后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顺着台阶往上走去。
等进了大殿,林清没敢抬头,直接行了叩拜大礼,然后跪在地上,等着圣上发话。
圣上刚好处理完一份折子,倒是没有晾他,直接说:“起磕吧!”
林清忙说:“谢陛下!”然后麻溜的爬起来,恭敬的站在大殿上。
圣上看了林清一眼,好像有点惊讶他居然这么年轻,就问道:“爱卿是哪年的进士?今年多大了?”
林清心道,我都教了你儿子十二年了,当年郯王还没就藩的时候,还跟着你儿子后面在您眼皮子底下晃了十年,您这是第一次眼里瞅着我么?
不过心里吐槽归吐槽,林清还是打起精神,十分恭敬的说:“臣是归元十七年的进士。今年三十有六。”
“倒是年轻,”圣上感叹了一句,就问道:“听说你当初,是自荐去做郯王太傅的?”
林清说道:“是,确实如此!”
“你当年中进士才二十出头吧,朕听说你当初还是庶吉士,怎么会想到突然想到自荐去郯王府做太傅?”圣上突然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