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当然知道她妈的诸多顾虑,她又何尝不知道这些,可本着长远打算,她还是说服了她妈以质为本。
当然,以这为基础,还是可以上些中等的料子,进行批量生产。这样一来,质量得到了保证,又能符合上大众需求。同时,又能跟品牌服装形成对比,相辅又相成。
崔玉凤利用自已在厂里的关系,托负责押运货物的工友带回了几匹花布和的确良布料,这个季节正可以用来做衬衫和裤子。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崔玉凤开始陷于每天的忙碌中。除了带孩子,剩下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设计、裁剪、制作衣服。
在此其间,吴芝兰负责起了所有家务活,由李燕从中调节,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李家的三个女人,出现了空前一致的团结和谐局面。
至于那两男人,也都各自忙活着各自的事,每天都早出晚归,丝毫没发现家里的情况。
就这样忙活了整整半个月,二十三套衣服成功出炉。
崔玉凤不愧是干了多年服装的老手,有着独特的设计理念,无论从样式还是做工都十分的精良,连她自已都觉得很是满意。除此之外,把脑海里的想法付注于现实,也给她带来了强烈的满足感。如果不是自已的女儿有这样的提议,连她自已都没有想到,原来她的脑袋里装了这么多的想法。对于服装的理解,又上升到了新的精神层面。
现在店面和货物两样都有了,唯一差的就是卖货的人。关于人选问题,崔玉凤之前就已经想好了,由脑瓜子反应快,又能说会道的六妹妹崔玉芝来负责。
李燕的这个六姨今年才二十一岁,外表一般,为人精明能干,平常四处打个零工赚钱。正好这段时间闲在家里,听说自已三姐弄了个地方准备卖衣服,正缺个人手,当仁不让的就毛遂自荐了。
崔玉凤自然乐不得了,说好了暂时第一个月先给八十块钱,看看情况,若是生意好了可以再涨。
店铺一早就找人收拾好了,干净明亮,一进门就是宽敞的柜台,整整齐齐的横向码放着那二十多套衣服。
开业的那一天,正好赶上六一儿童节放假前举行的小学生运动会,整个凌水镇各村的小学校代表团,全都汇聚到李燕所就读的镇中心小学。前上八点钟,街道上开始敲锣打鼓,走队列游行。
学校操场四周提前摆好了桌椅凳子,按照学校、班级划分区域。学生们在自已小团体内排排坐好,观看比赛。
八点四十分左右,学校主席台上学校的领导先后讲完话,各方队被带回到休息区,运动会正式开始。
随着第一声比赛发令枪响,围坐好的各年级学生们碌续开始了行动——翻出背着的书包,掏出里面的零食。
李燕觉得,直到了什么时候,小学生们也都喜欢像这样的集体活动。不用上课,可以一起玩耍,又能吃又能喝。春、秋游、运动会,这可是小学生们在枯燥的学习后,最最期盼的几样事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