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将军一日之内取下定州,请将军允许属下领两万人出征,保证在三天之内取下镇州!”
“属下愿领兵取下邢州!”
众将领群情激昂的自动请战,韩越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笑意,朗声说道:“好,既然你们都有这份心。接下来就好好商议如何行动!”
......
“捷报!太孙殿下领军在定州大败赵王大军!”
当这份战报抵达京城时,几乎轰动了整个京城。
边关战事连连失利,所有人心头都是沉甸甸的。此时这份捷报,简直就是干旱之后的及时雨。令所有人都为之狂喜。
太子看到这份捷报后,激动高兴的不能自己。这场胜仗来的太及时了!
太子半刻都没迟疑,立刻抬脚去了福宁殿:“父皇,儿臣带了个大好消息来!你听了一定很高兴。”说着,将战报念了一遍。
面色蜡黄虚弱无力的皇上,听到捷报之后也是精神一振,立刻命人将自己扶着坐直了身子。接过那份战报仔细的看了一遍。看完之后,连连夸赞:“好!好!好!果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没想到琰儿还有这份机智,竟能识破赵王的诡计,大败赵军!”
太子听了这席话,笑容里却多了一些尴尬。
自己儿子什么德行,没人比他这个老子更清楚。若说周琰正直老实善良是事实,可机智什么的......这个特质,显然和周琰没太大关系。
识破赵王诡计的人必然是齐王。只是齐王不肯居功,将功劳都推到了周琰的头上。这一点,太子能看得出来,皇上又岂能想不到!这种时候,说出这样的话来,其用意就颇值得揣度了。
短短瞬间,太子心中已经闪过了诸多念头,最终坦然笑道:“这里没有外人,父皇就别给琰儿脸上贴金了。琰儿是父皇看着长大的,他什么性子,父皇应该很清楚。他初次领军,既无经验又无急智。这场胜仗,肯定是十四弟筹划定计。只是十四弟心地仁厚,故意将这份功劳让给了琰儿。”
皇上听了这番话,意味深长的笑了笑:“你能看出这一点,足可见你对小十四没什么忌惮之心。”
那双虚弱无力黯淡无光的眼眸,此时意外的流露出精光。
太子心底最阴暗的心思顿时无所遁形。
太子心里一颤,难得的有些心虚,顺着皇上的话音说道:“父皇明鉴,十四弟和儿臣的长子同龄,儿臣看顾着他长大,对谁起疑心,也绝不会对他生出疑心。”
“你能这么想最好。小十四是朕的幼子,自幼淘气机灵,朕难免对他偏疼一些。”皇上没有绕弯子,直截了当的说道:“这份疼爱,和对你的期许是不一样的。你是朕和皇后的嫡子,朕在你年少时就立你为储君。这么多年来,你做事勤勉,性情温和,朕对你很满意。也从未有过易储的打算,所以,你大可以放心。”
心中最隐晦的担忧被皇上挑明,以太子的城府,也颇有些吃不消。立刻在床榻边跪下了:“父皇这么说,儿臣实在惶恐。”
皇上凝视着跪在面前的儿子,淡淡说道:“你们都是朕的儿子,朕只想看着你们兄弟和睦。小十四很聪明,这么多年来一直韬光养晦,就连朕也被他瞒了过去。你对他生出些忌惮之心也是难免的,朕也不怪你。不过,小十四此次的举动已经足以表明他的心意了。去边关之前,他就来求过朕。他情愿陪着琰儿一起去边关,甘愿将所有的功劳都让给琰儿。所求的不过是将来能平安就藩。这么简单的愿望,朕已经答应了他。你这个做兄长的,这点心胸总该有的吧!若是小十四将来有什么不测,只怕朕在九泉之下,也无法合眼。”
太子听的额上直冒汗珠,想也不想的应道:“请父皇放心,儿臣日后必会善待十四弟。若是儿臣有违此誓,将来儿臣也无颜去地下见父皇了。”
天子之诺,重于泰山。
皇上神情一松,神色缓和了一些:“我们父子两个随便说说话,你不用这么慎重。别跪着了,起来说话。”
......
ps:皇上真的很疼爱齐王~
第三百二十七章家书
哪里是随便说说话,分明是成心用话挤兑他立下誓言。
太子心里暗暗嘀咕,脸上却不敢流露半分,站直了身子。
不过,皇上这么表态,太子心里最后的疑虑也终于消弭殆尽。只要齐王没有问鼎皇位的野心安安分分的做个藩王,他也不是容不下......
皇上说了这么多话,脸上已经有了倦意,无力的说道:“朕这身体快不中用了,不知撑到哪一天就撒手归西。以后这大秦江山都交给你了......”
太子真挚又恳切的打断皇上:“父皇千万别这么说,大秦江山离不开父皇,天下千万百姓也离不开父皇。还请父皇保重龙体!”
皇上倒是豁达,淡淡笑道:“什么百岁万岁,这些都是说来哄朕高兴的。历朝历代的天子,寿元过花甲之龄的都极少见。朕已过天命之年,也该知足了。眼下最令朕忧心的是边关战事,还有赵州兵乱。朕只盼着合眼前能看到战事平定国泰民安。”
太子面容一整,郑重说道:“儿臣一定竭尽全力,定不负父皇期望。”
皇上欣慰的点了点头。
太子兢兢业业十分勤勉,是一个合格的储君。虽然没有开拓疆土之能,守成却是绰绰有余。他从没有更换储君的打算。至于最疼爱的幼子,天性聪慧过人,又是个恣意妄为不爱受拘束的性子,做一个富贵藩王一世荣华逍遥倒也自在。
太子对齐王的忌惮。他焉能看不出来。之前应允齐王去边关,刻意在圣旨上将周琰的名字列在前,就是为了打消太子的顾虑。今日又特地点拨太子,太子的心结总算解开了。
......
太子出了福宁殿之后,又去了仁明殿。
皇后早已得了好消息,满心欢喜的亲自相迎:“琰儿果真是大了有出息了,到了定州就打了个漂亮的胜仗。”
语气中满是骄傲之情。
太子和皇上一番长谈之后,激动雀跃的心情已经平静了不少。闻言笑道:“一场胜仗也代表不了什么,往后还有不少硬仗要打。我只希望他能在战场上磨练的成熟稳重一些。跟在十四弟身边也能学的机灵一点。”
皇后笑容微微一敛,略有些不快:“你这话说的倒是奇怪了。这场胜仗明明是琰儿的功劳。你偏偏扯上齐王做什么。”
太子无奈的笑着叹道:“母后是看着琰儿长大的。琰儿有几斤几两难道母后还不清楚吗?心地仁厚心慈手软。看到打仗的场面不吓的腿软就不错了。更别说上阵杀敌了!至于识破赵军诡计,十有**是十四弟的功劳。不过是十四弟有意将这份功劳让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