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后晌老太太才睡了午觉起来,就接到了宫里的赏赐。
这赏赐除了皇帝给的,最重要的是还有宫里头那位太妃娘娘给的。
这位太妃娘娘身份高贵,乃是当今圣上的养母。
今上崇尚孝道,虽则不是太妃娘娘亲生,但还是将太妃娘娘当成亲娘一样孝顺。
宫里头这会儿已经没有了太后,太妃娘娘就是堪比太后般的存在。
如此地位超然的太妃娘娘,居然还是跟贾家有亲的——她老人家正是出自江南甄家。
甄家久居金陵,跟贾家是老亲,又是世交,平日里交往极密切的。这关系自然是不一般的。
平日里这位太妃娘娘也常常给贾母赏赐东西,这一次却有不同。除了为贺寿赏赐的东西之外,她还给贾母写了一封信。
正是因着这封信,才有了这么一次“还愿祈福”活动。
为什么放着好好的家庙铁槛寺不去,常去的清静之所水月庵也不选,非得要大老远跑去法华寺。
那还不是因为太妃娘娘她老人家也要去“祈福”。
原本,正常皇家人出行,众人都要回避,不过既然是有太妃娘娘的“手谕”,那自然是可以畅通无阻了。
至于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大费周章,那是因为太妃娘娘想见袁春一面。
其实这位太妃娘娘是见过袁春的——还是小团子的时候,袁春陪着老太太入宫给太妃娘娘贺过寿。
这位太妃娘娘虽然地位尊贵,但是自己并无子女,对长得好看的小孩子完全没有抵抗能力。
果然她一见到袁春就立刻喜欢上了,再三叮嘱贾母好生抚养,闲时多带着袁春来宫里头玩儿。
现在想来,当时这位太妃娘娘就有意让袁春长大后入宫,甚至已经提前替她铺好了路。
不过袁春虽然一向咸鱼,却也并没有坐以待毙,等她年纪渐长,日益咸鱼,加上要树立一个“有仙缘”、“多病弱”的人设,一来二去,竟然也就成功躲过了太妃娘娘的“厚爱”,没再去过宫里了。
原本,若是这位太妃娘娘想要见袁春,直接叫贾母带着进宫就好。不过这样就太过刻意,反倒显得不自然。
若是去“祈福”的时候“偶遇”,那就很好很自然了——至少是太妃娘娘如此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