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对这个医院的信任,产妇会将自己遇到的难堪问题告知女性大夫,有些连房事上的状态不如生产前,都能红着脸问大夫怎么解决。医院有法子帮她们,她们乐得花些小钱,一边哺ru,一边按照大夫的指导,进行恢复治疗。
姜白芷自己都做过产后修复,觉得这就是一种很平常的病,没必要觉得不好意思。她每胎隔至少一年,就是为了等身体恢复。要不是太喜欢孩子,她可能五年生两胎就不会再继续了。事实上是她赶在三十一岁前,生了三胎,拥有了四个孩子,凑了两个好字。
生完双胞胎之后,她花了比之前更久的时间调理自己身体,除了身上掩饰不住的母性气质,其他方面跟生孩子之前没太大区别。
孩子们满四岁前,她跟杨二郎两人轮流带在身边,满了四岁,就送进旁边的小学馆,等他们小学毕业后,再按照他们的意愿与天赋,进行专业的培养。
这些年,安心留下来“深造”的叔伯还有堂兄弟们,都是真正有能耐的大夫,医术有姜白芷的七八成了,再加上姜白芷自己原先的那批徒弟,也有六个达到了独当一面的标准。
大夫的妻子为了方便就近照顾丈夫孩子,很多就直接找书先生学了识字,然后来医院应聘、培训做护士。还有些是大夫之间的结合,孩子们从小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下意识就也更倾向于学习医术,以后同样做个大夫。
这样一来,曲陵镇医院的病人再多,大夫跟护士数量其实都处于一个过度富余的状态,还会变得越来越富余。
“是时候试着开分院了啊。”姜白芷拿出医院职工名单,在上面勾勾画画,选择派遣出去的人。
选定了成熟稳重、医术最好的二伯做分院院长,还有徒弟中医术排名前二、能熟练使用各种管控药物的胡嘉鸣做副院长,然后再搭上一些普通的大夫,根据他们的情况,将他们亲近的人匹配上,一个分院团队就这么粗略定下了。
然后,姜白芷打开锦华国的地图,为了分院的意义更大,在地址上,她没有选择文赋城——毕竟文赋城内的人到曲陵镇来并不费什么功夫,而是选择了更远的临城禹庆城,还选了一个相对距离曲陵镇最远的镇子做分院地址。
她没想把分院建立在主城面,这样地价的成本太高了,还容易被主城的官员隔三差五请上门,特别麻烦。
“二伯早就做好‘出征’的准备了,这次虽然堂哥没能一起分配过去,但堂妹有能力做妇产科的主任,可以跟她男人一起过去,有闺女一家跟着,二伯不算孤单。地点定在禹庆城的谷集镇,坐马车到曲陵镇来,大概需要十几天功夫,比起之前做游医不知兄弟儿女去往何方,这种距离,已经算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