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几百文对于安溆来说和几文也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当年挣到一二百文就十分高兴的那种心情,却是一辈子都难忘的。
下午再去问,果然小麦、高粱等主粮的价格都有所提升,口口相传而进城来卖粮食的人也比上午多了很多。
当天宗徹和安溆没有离开府城,在城里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安排好府衙也开始收麦才回去。
为了尽量多的藏富于民,提高北京百姓抵御天灾的能力,安溆将麦芽糖红薯糖的熬制方法,教给军营后勤处几个比较擅于厨艺的人,然后第二天开始,便让这些人外出去城内外普及这两种制糖法。
于是没过几天,那些跑过来收粮的大小商人发现,都把收麦的价格提到每石十六文了,却反而更少人过来卖麦子。
怎么着啊,北境的百姓都富裕到不用卖粮食过日子了?
又过了几天,如雨后春笋似的,获凉城的街巷内多了很多卖糖的小贩儿。
有麦芽糖,还有切成条状的软糯耐嚼的一种叫红薯糖的东西,这红薯糖成深褐色,更为凝固,看着不那么美观,吃起来却别有一股清香。
收不到粮食的商人们不能白跑这一趟,一伙人商量了,出钱收这个糖。
然后也不南回,直接走管道去西北,这一下子了不得,一斤糖竟然有三文的纯利。
别看只是三文钱,但是这个糖好存放好运输啊,一车怎么着也得有几百斤。
一趟过去,便是规模再小的商队,也能有十几两银子的收入。
一开始还灰心丧气的商人们,见此更加对这门生意经心起来。
不知不觉的,在江南地区灾民无处可求生的时候,从冀平城河段往北,竟然被越来越多的商人给盘活起来,呈现出一股远盛于往年的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