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两种原子模型的差异在于——
“原子葡萄模型”认为,原子核包裹着所有的键子,就像一大串里里外外攒簇生长的葡萄一般!在御看来,这种形容或许也有偏差,用包裹着葡萄干的布丁或者奶酪解释或许更好一些。
而“原子行星模型”则认为,原子核居于原子内部,所有键子都在原子核外,就像人间界域绕着太阳旋转一般,在各自的轨道上时刻绕转!
更加令他震惊的,则是“键子分布”与物质属性之间的巨大联系!
那张“质符文周期表”按照键子层数分为七个周期,又按照最外层键子数目分为十六个族!除了“铁”符文所属一族囊括相邻的三列符文之外,其它的每一族都只有周期表中的一列符文,它们的最外层键子数目是完全相同的,在物质原子论中,这便是同一族符文所代表的物质属性为何相同或者相似的根本原因!
这里面的质符文他绝大部分都不认识,对于这些闻所未闻的知识他更是不敢评价!
到了“经典源化论”的第三章,他很久之前便心有疑惑的“键”字符终于出现!
“键”字符,原来就是最外层键子聚合在同一个轨道上面,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质符文转化为新型构物的一种键合作用!
构成新型键合构物的最微小单元,叫做分子!
“初级急冻术”阵法中的“一碳二氧键合构物”、“初级炎爆术”阵法中的“二碳二氢键合构物”、绝大多数水系阵法中的“一氧二氢键合构物”…等等等等,在“经典源化论”里算是有了一个解释!
这些键合构物所代表的新型物质并非虚构,在一定条件之下便能长期存在,很多都是构成人间界域的主要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