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恐怖灵异>禁止殴打逃生游戏npc[无限]> 第61章 两只眼睛1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1章 两只眼睛11(3 / 4)

那么就可以推断出——

医生自始至终,对自己的认知都没有问题,它会认为自己是医生,但是“我”,也就是病人,会对它产生错误的认知,比如把它认作是“保安”和“病人”。

但有一点很关键,虽然医生不会产生自我怀疑,但是医生却是最怕被别人怀疑的存在。

因此,医院里的所有人必须信任医生。

否则医生就会黑化,就会出现危险的后果。

在颜色没有出错的前提下,能非常容易区分大家的身份。

保安也是如此,如果说,穿白衣服的从一开始就只有医生,那么穿蓝衣服的,只有保安。

当然,根据定义,保安是穿着蓝色衣服,头戴纸盒,且自称为保安的安保人员,保安的衣服颜色不会变,但是保安和医生不一样,保安的自我认知会变。

苏摇铃认为,保安应该是和他们一样的非实体存在。

首先,医生不需要吃饭,但是保安需要吃饭,其次,保安表现的很正常,并不具备成为一个合格惊悚NPC的资格。

保安:??

尤其是,规则当中提到,他们会遇到身穿蓝色衣服,却自称为医生的人。

这就是保安自我定位不准确了。

总览所有的规则,穿蓝衣服的人可能会自称为是医生,也可能自称为是病人,比如病人篇第6条,说明保安可能对自我认知发生错误,从而认为自己是病人,或者认为自己是医生。

当保安不再认为自己是保安,而是认为自己是病人或者医生后,他就不符合“保安”的定义,从而不再是保安。

但是,他依然可以打开铁门,因为他的指纹依然奏效。

这就是为什么保安有打开铁门的权限,但是能打开铁门的却不一定是保安的原因。

谁能打开地下室铁门,就看规则里提到了那些人都是穿什么衣服的,而不要管他们到底是病人,医生还是保安。

结论——

能打开铁门的是正常的保安,失去保安身份的假保安,以及穿白衣服的医生。

除了保安自己心里没B数以外,病人也可能对“保安”的身份产生错误认知,将其认为是病人。

这也就是所谓的“蓝衣病人”和“穿蓝衣服,自称为病人”的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

至于病人,就更好了理解了,自始始终就没有穿蓝白条纹的医生或者保安,只有穿蓝白条纹的病人,可见病人一直对自己定位很清晰,就是纯纯有大病的患者。

但是病人真的对自己定位清晰吗?

这里,是最重要的一点。

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没有病,哪怕他们现在的身份是病人。

是真的没有病,还是自己根本无法察觉?

苏摇铃分析到这里,倒觉得应该感谢一下病人自己。

因为病人虽然看别人乱七八糟的,但是看自己和自己的病友一直都很稳定,就是有病,有大病。

否则,规则还会在翻倍的复杂。

搞清楚了——

穿白衣服的就是医生。

穿蓝衣服的就是保安。

穿蓝白条纹病服的就是8位病人。

确定了身份,污染应对措施的严厉程度,就可以找出不同认知扭曲程度的表现。

首先,从最简单的开始,就是医生。

医生从一开始就认为自己是医生,但是被质疑后,它可能会转变形态。

保安——

保安有三个阶段。

正常阶段:对所有人的认知都是正确的,包括对自己的认知。

污染阶段:认为所有人都是病人,包括自己,觉得自己有病。这个阶段,他会声称自己是病人,这也是为什么遇到对方声称自己是蓝衣病人的时候,要劝说对方去治疗的原因。因为这个阶段的保安,还是有救的。

更深的污染阶段:认为自己是医生。

当一个病人发狂到最后,他已经认为自己非但没有病,还是能治病救人的医生。

(苏摇铃视角的信息无法推断出的另一个点:认为医生是保安,本点可以从保安的录像带推理而出,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在这里进行括号备注,如何理解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回复,这个推理很简单。)

在这个阶段,病人会建议保安直接去地下室,说明保安的污染已经非常严重。

最复杂的,应当是病人的角度。

病人——

病人的污染同样是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他们刚开始醒来时的认知,病人是病人,医生是医生,保安是保安。

第二阶段:穿白衣服的是保安,穿蓝衣服的是病人。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病人将保安看做和自己一样的病人,并且将医生的身份看错成保安,说明病人的认知开始混乱了。

在这个阶段,病人可以自己去看录像带,或者去治疗室看录像带。

而这个阶段到了后期,病人会想要去地下室,并且自己拒绝去看录像带,就需要保安介入,带他们去禁闭室进行治疗。

第三阶段:在病人眼里,整个世界都是病人,全员疯狂。

医生是穿白衣服的病人,保安是穿蓝衣服的病人,到了这个阶段的病人,直接找有权限的人带自己去地下室即可。

属于是医院建议放弃治疗了。

《好..医..院..》

至于第九位病人的存在和分辨,也是相同的原理,包括发现穿蓝色衣服的病人之后,为什么要去找穿白衣服的人,但是又不要和对方求助。

其实,这更像是一种确认手段。

因为在病人眼里,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保安,都是蓝衣病人。

但是只有第三阶段,才会出现白衣病人。

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推理,苏摇铃就偷小懒不在这里继续总结,怕让原本看懂的人看完又看不懂了。

**

上面是关于身份认知的问题。

接下来,就是关于录像带。

不只是苏摇铃,沈亦也在看禁闭室里的录像带。

他逐渐得出的结论是——

安全的录像带,可以帮助人们恢复认知,治愈病情,但是不安全的录像带——比如医生倾力推荐的,类似于一种污染源的存在。

好的可以恢复认知,那么坏的,自然可以扭曲认知。

观看了不安全录像带的人,精神就会逐渐疯狂,认知逐渐扭曲,开始成为一个真正的精神病人。

认知扭曲之后,会体现在对自己或者他人身份的错误认知上,但是认知扭曲的原因,是录像带。

医生以为的“治疗”,其实是对他们的污染。

看医生的录像带,和医生玩游戏,应该都是如此。

但医生却认为,那是在恢复他们的认知,帮助他们恢复病情。

医生是坏的吗?

他不是医生,他不知道,或许在医生的角度,他真的认为这里的病人对人类样貌的认知是有问题的,是需要录像带来扭转的。

无论如何,人的样貌一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

沈亦看过禁闭室的录像带,没有任何异常,看完之后也感觉很良好。

虽然在看那些照片时,一开始又出现了那种不对劲的感觉。

很难描述,就仿佛人不应该长那个样子,那些人脸图像上的某个地方长得不对,录像带上的照片有问题。

这种感觉,他在自己房间第一次看录像带时也有,但是很快消失,这次在禁闭室同样如此。

背后,一定有他还没有想明白的原因。

人人都带着纸盒,就是怕他们看到彼此的样貌。

他们的样貌究竟是正常,还是不正常?

沈亦隐隐有一种直觉。

纸盒后面每个人的样貌,就是污染的关键。

是什么,被他忽视,一直没有被他所察觉?

是什么呢?

**

白途正在睡觉。

他入睡很早,身体很好。

他没找禁闭室里的播放录像按钮,自然也不用听那个声音在禁闭室一次次循环,所以,他通过睡觉来恢复体力。

不同于旁边辗转反侧的橘子,看着电视机陷入沉思的苏摇铃和沈亦,白途睡得很香。

结果他被吵醒了。

被吵醒,是因为听力很好。

所以,禁闭室的门吱吱吱地摩擦着地面自己打开的声音,一下将他吵醒。

然而,此刻打开的门不只是他所在的禁闭室房间门。

四扇原本紧闭的门,还有禁闭室的大门,都同时打开了。

门口空无一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