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靖安:“既然是我们青莲书院负责接待,那干脆把县尊大人请到我外公家如何?正好那日我和先生、三位教习还有宁宴也要去喝这杯喜酒。”
李碧存想了想,问林宁宴道:“你以为如何?”
林宁宴:“靖安的想法很好,不过要提前跟县尊大人那边说好,且把靖安和他外公家的情况禀明,若县尊大人同意,那自然皆大欢喜。”
李碧存又问了三位教习的意见,三位教习都认同文靖安和林宁宴的说法,李碧存便不再疑惑,说道:“那好,等县衙里的官差下来我便提这件事,陈家这边靖安你去跟你外公说了。”
文靖安:“学生明白。”
李碧存:“嗯,等县里的消息下来,我让宁宴转告你。”
文靖安应了下来,说到此处便再无其他,他行了礼离开了学厅。
李碧存让他去跟陈守严提这件事,无疑是给他一个机会和陈守严正式交流,因为虽说他成功让陈守严服了软,也接受了他一家自由出入陈家,甚至还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但直到现在,陈守严在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是没有跟他说过一句话。
这就意味着冰山裂开了,但隔阂没有完全消除。
如果文靖安这次能把县尊大人请到陈家去,还是在陈守严嫁孙女的时候,那陈守严无论如何都得高看他这个外孙一眼了。
因为对于他们这些商人来说,即便积累了他这种程度的财富,他在读书人特别是考取了功名的读书人面前都是低人一等的,就比如如果县尊大人真来了莲花镇,接待县尊大人的只能是李碧存这种秀才,再不济也要是童生,像陈守严这种没有功名的乡绅,连陪县尊大人喝茶吃饭的资格都没有。
因此如果文靖安能把县尊大人请到陈家来吃一顿喜酒,那可不就是陈家无上的荣耀?
这是镇上所有大商户求之不得的殊荣,陈守严的脸上那是要增光的。
当然了,文靖安的出发点也不是为陈守严脸上增光,老头身缠万贯在镇上已经够风光的了,文靖安想的是通过这件事让老头对他更刮目相看,以后对陈三娘、文三贵再好一点,好到正常状态,别在饭桌上总是板着一副脸,让外婆陈何氏和舅妈等人觉得不舒服。
而陈守严捐赠资助青莲书院多年,跟李碧存又是长年的好友,李碧存当然乐意帮他一把。
于是不出两日,县衙果然先遣过来了官差,李碧存按照文靖安的说法回了话,官差纪录下来之后回县衙复命,请示县尊大人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