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寒门荣耀(科举)> 127、召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27、召见(2 / 3)

他正是将这首诗的作者点做了云州院试的案首,这位案首也叫做文靖安。

奏折写到此处戛然而止,八位阅卷大臣已经对“文靖安”这个名字有了二次记忆,不过此时此刻他们的注意力并不在文靖安身上,而是那首《论诗》,有人觉得这首诗精妙至极,后两句足为传世经典,有人当即脱口而出:

“圣上,此子何其猖獗!李杜诗篇若不新鲜谁的诗作新鲜?他吗?!这是诬蔑先贤!”

元景帝说道:“黄卿莫急。”又让大内官把另一份奏折送了下去。

这份奏折的书写人还是云州学政陆公台,不过这次他并非主动上奏,而是回答元景帝的询问,元景帝问的问题和上面那个阅卷大臣相同,都是问文靖安怎么如此猖獗敢说出“李杜诗篇不新鲜”这种话。

陆公台没有多言,他给元景帝回了两首文靖安以前写的诗词。

一首简称《端午》,一首简称《七夕》。

端午写的是:性命诚可贵,忠义价更高。若为家国故,两者皆可抛。

相当于一首打油诗,为文靖安八岁时所做。

七夕写的是:鹊桥语罢清宵半,泪雨银汉终不怨。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为文靖安十岁时所做。

前面那首《论诗》则是文靖安十五岁时所做。

陆公台的回奏到此为止,后头也不发表意见,这是单纯罗列了文靖安的诗作。

八位阅卷大臣看完之后,元景帝并不急着开口,而是让大内官把礼部存档的文靖安的供单递给了一众大臣。

供单无非记载的是文靖安的籍贯出身、祖上三代,这些所有士子都一样,没什么特别的,关键是八位阅卷大臣都看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这文靖安也参加了今年的殿试,而且他才十七岁。

元景帝问道:“如何?此子今年十七,他的诗作猖獗否?”

一时间无人言语,最后是刚才说文靖安猖獗的那位阅卷官主动站出来回话。

“圣上,科考关乎为国选贤之大事,不能凭几份折本便压低或拔高新科士子,这个口子一开,若有因私废公者效仿此举,岂非将国家取士大权落入旁人之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