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笑着问:“尊驾为何这样说?”
“先生可别这么招呼。”少年慵懒的向刘辩等人见礼:“我就是个干粗活的,道理懂的不多,只知道朝廷以前说话,就像放屁一样,听个响就成。”
“倘若是个闷屁呢?”徐庶笑着问。
少年撇嘴:“臭不可闻,最近说是要人在城外开荒,到了百亩送给猪牛。等到收了粮食,只是二十税一。”
徐庶问:“如此不是很好?家家户户都有存粮,再不用饿着肚子。”
“好?”少年嘿嘿一笑:“等着吧,说不准收的粮食全被官府弄走。忙活一年,瞎忙。”
他又朝铺子里哝了哝嘴:“瞧见没,多久没人上门?我看再过几天,也得关门大吉。”
满满的负能量。
刘辩懒得听他瞎扯,招呼徐庶等人:“我们走!”
徐庶跟上他:“百姓对朝廷很不信任。”
“我知道。”刘辩说道:“各地征募人才,竟成了卖官鬻爵。花费钱财弄个官职,那些人会真心为百姓办事?收刮民脂民膏,政令朝令夕改,那么点公信力,早就被祸害光了。”
“公信力?”徐庶从没听过这个词。
“就是朝廷与各地官府,在百姓心中的可信与否。”刘辩给他解释。
“那就先从树立公信力开始。”徐庶说道。
“如何树立?”刘辩问他:“鼓励生养,最快的也得九个多月。鼓励开荒,百亩田地谈何容易?等到收获,又是一季。难不成你还要学商君徙木立信?”
“徙木立信,先秦有用,如今谁还信那个?”徐庶笑着摇头。
“那怎么办?”刘辩问:“用什么法子,可以让百姓尽快相信朝廷?”
“北宫不是要建个亭子?”徐庶说道:“光禄勋从民间征募民夫,许他们数倍市价的工钱。只要兑现,公信可回。”
“有道理!”刘辩眼睛一亮:“就这么办。”
他问徐庶:“多久可以完工?”
“快的话,十多天。”徐庶想了想:“毕竟用的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