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降帝> 第八十六章 竟是这样一个法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六章 竟是这样一个法子(1 / 3)

李璟向肃王李从固询问对兵部尚书一职的见解,其实也在给殿上众人传递一个信号:朕有意栽培肃王,成为未来的接班人。

太子,齐王相继落马,皇帝李璟仅剩的儿子当中,六皇子李从嘉是个瘸子,偏居陋巷。八皇子李从善年轻的很,说话孟浪。似乎也只有二皇子李从固将来适合坐上那个位置了。

……

……

肃王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稍微振奋了下心情,希望把心思从忧虑的事情上拉回到宴会,要不然会惹得某些人不快。

“臣还是以为,于情于理,兵部侍郎方焦儒更适合兵部尚书一职。”胖胖的查文徽老大的年纪了,做起事情来油的很,见缝插针,站起来又说道。

皇帝和李景遂看了查文徽一眼,不免表示出同一种神情来,对于像查文徽这样的狗腿子来说,他们大抵是看不上的。

有人看不上查文徽,那就有人持正好相反的看法,做了南唐几十年的蛀虫韩,熙载如今乐的自在,也不再像之前那般忧愁,反而是伸手抚着颌下长须,静观场上局势的变化。

“诸位臣公,谁还有话说?”李璟稍微抬头,似有所指。

“臣以为安老将军熟谙军事,南唐上下无人能敌,安老将军出任兵部尚书一职合情合理。”

“臣也举荐安老将军任兵部尚书一职,纵观对两国的战事,安老将军坐镇后方,统领全军有度,将兵部交到这样的人手里,诸位放心,百姓们更加放心!”

“臣与这位大人的意见恰好相反,臣以为安老将军年纪大了,在后出出主意还行,只是这兵部尚书一职事务繁杂,臣担心安老将军的身体受不住!”

“方侍郎在兵部并无建树,也只不过是混个资历罢了,有何能力统领一部,做那尚书一职?”

“方侍郎没有,那安老将军就有吗?据我所知,安老将军这些年一直住在城外庄子上,不理朝事,这兵部他更是一个门外汉。”

“…………”

李璟发话,自然有诸位大臣站起来,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总得来说,是安国朝和方焦儒在争兵部尚书的职位,而先前对此职位表示有兴趣的陈国公,此刻再没人提了。

其中,属意安国朝上位的人占六成,剩下的便是更希望方焦儒上位了。

“臣以为,安老将军任兵部尚书一职不妥!”

此人此话一出,在场的人都感到有些奇怪。

韩熙载奇怪的是:这周岑也转性了?竟然不跟我对着干了?

按道理说,周岑不可能看不清场上的局势,皇帝和燕王实际上早就把兵部尚书送给安国朝了,今日在宴会上拿出来说这事,也只是走个流程,自己稍微拿出一个方焦儒做一下反抗,就是让皇帝知道自己的态度。

而周岑站出来竟然说,安国朝任兵部尚书不妥?

这老顽固也学会耍起花招来了?

皇帝和李景遂更多的不是奇怪,而是难办,这周岑是谁?那可是南唐出了名的老顽固,谁的面子也不卖,他若是一口咬定安国朝不适合去兵部,那这件事就难办了。

周岑瘦弱无骨,颧骨凸出,比韩熙载看起来还瘦些,就是一个干巴巴的瘦瘪老头,也不知道是不是想女儿想疯了,在家里太劳累了?

李从嘉撑着脑袋,看着对面个子不高的小老头,心里有一点不一样的想法。

“臣以为,安老将军年龄已大,确实不适合出任兵部尚书一职,故臣举荐肃王李从固出任兵部尚书一职,安国朝兼任兵部参事,有独断一权!”

李从嘉乍一听,这小老头说的对策,确有bā • jiǔ分的道理。

先前韩派一党抓住安国朝年龄已大,不适合出任的理由,推出自己门下较为年轻的方焦儒去争。这下子,由肃王李从固出任兵部尚书一职,李从固可是年轻的很,又有活力,肯定能应付兵部那一摊子杂事,更何况,李从固在东南掌兵也有十几载,对军事的掌握程度不亚于兵部出来的人。

接着,周岑又推出安国朝接任兵部参事,参事只是个不大不小的官,有参谋之权,但是周岑还给了安国朝独断之权,特定情况下,安国朝可以不经任何人的同意,统领兵部。

这倒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龙椅之上的李璟琢磨了许久,有了定论之后,看了一眼李景遂,李景遂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

“周学士不愧为我朝肱骨,这个建议好,好,极好!”李璟开怀大笑,又端起面前酒杯,敬了周岑一杯。

周岑坐下,拱了拱手。

“肃王殿下虽在外统领兵事十余载,经验充足,但尚书一职说到底与肃王殿下之前所做之事,关系不大!”查文徽起身,又说道。

“关系不大?某人说话可要过一下脑子再说,要不然,让旁人贻笑大方就不好了!”周岑果然是周岑,脾气刚硬,立即出言怼着查文徽。

查文徽脑门冒着虚汗,他也知道自己说的话跟放屁一样,但不说也不行,他就是吃这碗饭的,这个时候,他倒是有些怀念冯氏兄弟了,他们还在时,万万不会是这个局面。

在以前,查文徽自己只需要插诨打科就行,剩下的交给冯氏兄弟去解释,可齐王一事,冯氏兄弟惨死,出来说话的就只剩下自己,查文徽这也是有苦说不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