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说了今日有要事,没想到一大早起来,却被齐国大公主耽搁了时间,真是……
“谢玄,你现在就随朕出宫。”
谢玄敛眸,低声应着“是”。
……
年关将至,因飞雪而变得凄冷的云都逐渐变得喜庆起来。
云都各处的店铺都挂上了红红的灯笼,有钱的人家从寺里请回了缠着红绸的玉佛,普通的人家屋檐下也换了新刻的桃符。
街头巷尾,涌现了一类新的商贩。
他们大都衣着朴素,甚至是破旧,肩上挎了个脏脏旧旧的麻布包,里边放着一沓红底儿的门神像。
那神像都是由墨坊里剩下的边角料研出的墨,用竹签子蘸着墨,一笔一笔勾出来的。
大禹的墨,分为松烟墨与油烟墨,因着制作时间长,所需地方大,墨坊大都建在城郊偏僻处。
郊外的百姓,几乎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户,一年到头埋在地里都侍弄不出多少粮食。
年关将至时,为了挣几个铜板给年夜饭添点儿荤腥,农户以及流浪儿便会去墨坊边捡拾些边角料,照着学堂里先生给出的模样,勾一沓歪歪扭扭的门神相来。
至于红纸嘛,都是乡镇衙门里领的。
在年关时,给穷苦百姓发点儿纸,让他们去学堂学着勾几个门神像,自力更生的挣几个铜板,是大禹几百年前就传下来的规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开元帝的远见。
正因如此,只要这群人敲开了府门,那家人都会买下一份门神像,既当响应号召,又当讨个吉利。
今日,一个瘦弱的流浪儿,畏畏缩缩的敲开了顾府的大门。
“大老爷,大老爷,买一份门神像吧,它会保佑您的。”
流浪儿好像是第一次做这种事,脏兮兮的脸憋得通红,声音也细弱蚊蝇。
开门的下人见他小小年纪流浪至此,觉得他着实可怜,便自掏腰包多给了俩铜板。
流浪儿偏生只要一个,多了的死活不肯拿着,下人还第一次见他那么犟的人,看着时间空闲便与他争论了两句。
楚府向来安静,一点儿都不像一国宰相的府邸,就这么点儿动静,都被在院里踱步的楚辞听见了。
云都算得上多事之秋,便是这么点儿喧闹都引得楚辞亲自前往。
“老林,发生了何事?”
开门的下人应声儿转过头,恭恭敬敬的行着礼。
“公子,是个卖门神相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