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土壤水分不足时,会影响其纵向和横向扩展生长。同时,大豆根对土壤中氧气变化很敏感。在缺氧条件下,根生长量明显减少。
因此,土壤水分含量适度、耕层深厚、松紧适度,就可提供良好的水分含量和通气条件,会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
所以,在这些条件约束下,农民如果想要实现大豆产量提升,就必须要耗费更多人力。
这是陈诚想要改变的地方。
“开始迭代模拟试验,培育根系发达的大豆品种后代。”
陈诚直接开始模拟,准备和上次一样,利用超级计算机模拟出迭代培育后的大豆品种。
很快,超级计算机便根据他设置的条件,模拟出了根系发达的大豆品种。
“嗯,根系面积增加了64。”陈诚觉得这个数据还算可以。
可当他把根瘤菌植入进去,开始共生模拟后,问题就出现了。
植入的根瘤菌依然都聚集在主根上部附近,并没有向面积更大的侧根外围扩散。
也就是根瘤菌的效果没有发挥出来。
要知道,在正常栽培条件下,每亩根瘤菌能固氮约335公斤,相当于175公斤硫酸铵的肥效。根瘤菌将它所固定氮素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供大豆吸收利用。
因此,根瘤发育的好坏和根瘤菌活动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陈诚筛选培育出根系发达的大豆品种,就是为了让它能够承载更多根瘤菌。
但现在的问题是,根瘤菌不往它们上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