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有人说李世民是先给玄武门之变定了性,他说过‘昔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季友鸩叔牙以存鲁。朕之所以,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
记载出自《资治通鉴》,真实性应当问题不大。
但要搞清楚的是,这句话是对谁说的。
房玄龄!
不仅这句话是对房玄龄说的,更关键的是房玄龄还是这句话的原创作者,早在武德年间就在与长孙无忌的谈话中说过。
那这用得着李世民在贞观十七年的时候,去告诉房玄龄玄武门之变的基调?
更何况自贞观十年开始,担任起居郎一职的是褚遂良。
名门之后,宰相之身,托孤重臣。
若他真为李世民修改了起居注,早就自绝士林,被天下人唾弃了。
相似的例子很多,在新唐书旧唐书与资治通鉴,包括个人传记中都可相互印证。
说白了,自古成王败寇,在李世民的眼中,玄武门之变做错了吗?
打开百科,看看司马光、苏轼、成吉思汗、朱元璋等等无数名人对他的评价,就知道现在那些找存在感的专家有多可笑。
一刻钟后。
李承乾赶到甘露殿外,与目前当值的刘姓起居郎待在一起。
等待皇帝的过程中,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刘起居,孤堂堂太子,犯得着亲自看你写的破书?”李承乾龇牙道。
刘姓起居郎眉头一挑,傲然道:“陛下都想看。”
“陛下想看是因为记载的是他,关我李承乾什么事?”
“那就不好说了,总之下官劝殿下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刘起居,你这受迫害妄想症也太严重了吧。”
“殿下,您这是承认想迫害下官了吗?”
李承乾头顶问号,半晌后脸上突然堆起真挚笑容:“刘起居。”
刘姓起居郎:“啊?”
李承乾拱手:“优,谢特。”
刘姓起居郎微楞片刻,同样拱手:“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