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来,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
这样的场景,不只是定安府,整个大晋除了北境四府之外,其余十五府都在上演。
与此同时,
李长安却拿到了衙署知事送来的一块千里传音符。
拿出一块文晶开启千里传音符,很快便传来了一道低沉的声音。
是戊戌公。
“那篇策论真是你小子写的?”戊戌公没有那些弯弯绕绕,直接开门见山问道。
李长安愣了一下,然后小心翼翼问道,“是哪里写的不对?”
传音符对面传来了戊戌公爽朗痛快的笑声,“没有,写的很好!写的很好!”
“因为你的那篇策论,六部尚书集议争论了好几次,在讨论怎么安排你。”
李长安诧异道,“不就是给个主事或者司务吗?”
“如果你的策论被用作此次南巡镇抚的主导对策,只给你一个主事和司务,你又岂能服众?”戊戌公笑道,
李长安听了大感不信,“您说的也太夸张了,我又没有治理一地的经验,最多也就能提提意见。”
“天底下又有谁天生就有经验?”戊戌公说道,“其他人如果真的有用,自然会有其他人顶上。”
“但如果轮到你,那就只有四个字,当仁不让!”
“学生多谢戊戌公抬爱。”李长安连忙道谢。
戊戌公的声音里夹杂着一丝快慰,“原本我与赵贤公只想让你进去混个资历。”
“看能不能借助功德碑帮你冲开文宫。”
“没想到你竟有如此治世之才,只要南方三府平定,你文道恢复的机会极大!”
“最多五天之内,名额就能确定下来,你先回东岳郡安排好后续事情,等待征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