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恐怖灵异>清穿宫女苟命日常> 50. 还故府 忠诚公府日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0. 还故府 忠诚公府日子(1 / 2)

一行人回到了瓜尔佳氏的老宅,瓜尔佳敏泰抬旗封爵后,康熙也赏赐了宅子,已经派人修缮装饰去了,最快估计也要近一个月才能搬过去。

瓜尔佳府内里雁翅般列着许多仆从,都是来迎接大姑娘回府的,也是兄嫂安排的排场。她当年冷清清去了宫里,如今还府自然要热烈一些。慕灵一心想弥补这位妹妹。

元夕看着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仆人,边上一个妇人捂着嘴几乎泣不成声,她望过去,那是原身的奶嬷嬷,当初原身进宫,她抱着原身哭了许久。又有两个看着双十年华的丫鬟,曾经在原身身边贴身伺候着,如今看着沧桑了些,不知道有没有嫁人。

他们刚进府门,早受到吩咐的管家就在外头放着鞭炮,鞭炮声响彻云霄,直到他们走到庭院深处还可微微听见。

慕灵和林言昭领着元夕往里面走,周围所见都是既熟悉又陌生。穿过碧莹莹的池塘,闻着清新的荷香,走在柳条的阴影之下,几人很快就到了元夕曾经住着的院子。许是归家心切,走得快了些,撑着伞的丫鬟都快跟不上了。

看到里面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庭院,庭院不是那么崭新,到底住了几代人了,却仍古朴美丽。庭院中央坐着好几缸莲花,一边的院墙上爬着各色藤蔓,或垂檐吊柱,或蔓延至阶,冷翠青葱,又有异香入鼻,盛夏里看着都觉得心情舒爽。

慕灵道:“这是妹妹曾经喜欢的藤蔓爬墙景,前两年枯了,特地又养起来,妹妹可还喜欢。”

“甚好。”

果然是亲人才会记得这点喜好,帮原身尽力还原故居。

元夕心中有股难言的惆怅和欢喜,她感念慕灵的兄妹情,难怪元春省亲会那般感伤,她感受着这股真挚的情感也觉得深受触动,很好地慰藉了她那颗在深宅大院摸爬滚打而冰冷的心。可是慕灵真正疼爱的妹妹却已经香消玉殒,留她鸠占鹊巢。

其实她很少想这些的,只是慕灵之举让她想到了久未思及的父母,便觉得惆怅。

林言昭看元夕神情不对,女子多有多情善感之人,她出嫁后回门子也是痛哭流涕,如何不懂,便开口:“且先进去吧,妹妹在外总是辛苦些,进去喝喝茶吃些点心,我们再让膳房传膳。”

虽然清朝不吃午膳,但事总有例外,这顿当是晚些用的早膳也无妨。只要有钱,想吃几顿都可。

慕灵这才一拍脑袋:“是我痴了,来来,元夕我们进去。”

里头早就有两个妥帖的丫鬟立着,中间的一张雕花圆桌上也早已晾好了茶水。丫鬟也被训得很守规矩,见主子们说着话进来,便只是噤声行礼,不打扰上头人说话。

这是元夕穿越以来,第一次她坐着喝茶,旁边还站着伺候的人,竟让她有些坐立不安。兄嫂招呼着她吃点心,慕灵道:“我记着这你以前最爱吃,尝尝这块核桃酥吧,看看厨娘的手艺是否退步了。”

原身的确爱核桃酥,可于她而言,就有些过于香浓了。但元夕还是接过来,笑着咬一口:“果然还是老滋味,和记忆里一样。”

几人说了些话,如今在慕灵眼里,元夕是吃了大苦的,比他记忆力消瘦,笑容也是柔柔的,不似幼时活泼。实际上元夕的性子本还是比较活泼的,到底和兄嫂没那么熟悉,她也放不开。更何况,再熟悉的人,内里一腔愁绪,看着也是强颜欢笑。

林言昭善解人意,见元夕笑容淡淡,慕灵又满是惭愧,便想把他扯出去:“元夕,嫂嫂看着你也累了,不如好生休息会儿,半个时辰后再用膳可好?”

“好。”虽不是舟车劳顿,可马车没有减震,元夕被颠得腰酸背痛,慕灵的愧意又浓,她实在招架不住。

仍想喋喋不休的慕灵便被林言昭引了出去,元夕被两个丫鬟伺候着净手休息不提。

等元夕醒来已经不知过了多久,林言昭的丫鬟过来传膳见她还睡着便没再叫她,兄嫂二人一直等着她。

元夕有些歉意,在太子府和宫里哪会等其他人用膳,基本是太后身边有头脸的嬷嬷,也是忙完后再去吃原给她留下的那份。她自己匆匆挽了头发便赶了过去,这一路上的风景她都来不及看,两个丫鬟紧紧跟在后头。

“哥哥嫂嫂,我来晚了。”

慕灵正和林言昭说着什么,见她来了,急起身引她落座。元夕看见只有她们二人,没有二妹妹元晴,但是也没说话。在原身的记忆里,元晴同样天真可爱,只是几年没见,不知她有没有长歪性子,能先不见也是好的。

“都是我记忆里你爱吃的,也不知道你如今是否喜欢。再有些时令的菜蔬,庄子上送来些野鸡子,炖了汤鲜灵灵的,妹妹多喝一些。”

“好。”

元夕粗看一眼,有些菜肴原身也曾不爱吃了,毕竟小孩子一会儿一个性子。只是他们兄妹本就因为慕灵外出读书而交际少些,那颗诚挚之心是真的便足矣。

菜肴众多,慕灵一坐下便给元夕夹了一大块清蒸鲜鱼让她好好补补,他不住地元夕布菜,元夕才吃了两口,面前的饭碗便满了。

林言昭嗔道:“好了,你这把米饭盖得严严实实的,让妹妹怎么吃。我们在江南一代待久了,习惯吃米饭,故而给妹妹盛了粳米饭,若是吃不惯,饽饽饺子面条也都是有的。”

“没事,很习惯。”元夕本就是南方人,面食再好,她也是习惯吃米饭的。

“想吃可一定说,别忍着。也不知你如今在院子里住着是否还习惯,之后我们便搬去国公府去了,阿玛也从绍兴赶回来,到时候我们就一家团圆了。”

元夕没提王氏和元晴,只道:“那可好,我们一家四口也热闹。”

慕灵在和元夕的信件里曾提过他和林言昭成亲以来三年尚未有子女,在江浙一带看了名医调养。故而元夕也不打算提这茬儿。若是在现代,她还可能开个小侄子侄女的玩笑,但林言昭都开始求神拜佛了,她再说便是在嫂子心口捅刀子。

慕灵看了眼林言昭,果然听夫人的话不请元晴来是对的,他虽想兄妹和睦,但显然元夕心里有根刺。

“妹妹可要喝点果酒,不醉人的。”

“妹妹尝尝这嫩鸡子汤,鲜的不行,只放了那么一点点盐。”

“这道素枸杞芽儿也嫩脆地狠,妹妹多吃些。”

……

夫妻俩你一筷子我一筷子的,已经三年没吃撑过的元夕第一次撑得坐不直,一挺直腰背就觉得肚子胀得慌。卉儿送上一壶山楂茶,让几位主子喝着消食。

吃了这么多东西,元夕自己都确定第二天必定脾胃不适。

“如今天热,家里原来囤的冰就多,又得了那么多赏赐,日后是不缺冰的。妹妹只管用,若是不够了,再打发人买去就行。”

“好,兄嫂们也用,别光被我用完了,反而热着兄嫂。哥哥在翰林院熬资历,翰林院既是清水衙门,想来冰块不多,哥哥可别热着自己了。嫂嫂也是,管理家业辛苦,那么多的账簿册子看得眼睛都麻了,千万别舍不得冰块。”

几人说着话,因为天热,林言昭特地把宴席设在湖边的轩榭上,四处开着窗,视野很好。

远远的,元夕瞧见在一棵繁茂的大树下站着一群人,中间围着个着暗红色衣衫的人,看不清脸,可她就是冥冥中猜到了是谁。

慕灵见元夕久久望着一处,顺着看去,脸一下子就黑了,招过旁边的丫鬟道:“你去,让他们把太太请回去休息。”他又对元夕解释,“她一直都是静养在自己院子里,只是今年我和你嫂嫂回来,再丝毫不放她出来透透气就实在不孝,故而……”

林言昭也有些神情不妙,恐影响一家人的心情。

“没事。”元夕按住慕灵的胳膊,“她既然想看就看吧,我既回来了,自然不可能完全不见。以前是阿玛不在,等他回来了,还能真的不放她出去招待其他官宦家眷么。”既然敏泰是将曾经那件事冷处理了,那便是家丑不可外扬。

她虽不知详情,可从和敏泰的书信中还是能看出来,王氏是真的闭院静养了几年,毕竟在外表看来,“元夕”活得好好的,又青云直上,她岂能再惩罚王氏呢。她若是态度再硬些,恐怕就要被成称为不孝了,她既然真要进太子府,就不能有这污点。

便不是进太子府,想要在这时代生活得好些,少些闲言碎语,就更不该“不孝”。

谣言猛于虎也。

其他人可能不清楚元夕的想法,慕灵道:“还是妹妹大度,这两年,她几乎都没曾见过元晴,元晴被嬷嬷们养的很好,学道理学规矩。她没受她那个额娘的影响,品性还是很好的。”

这话也是能他来说了,林言昭身为嫂子就不便说,她只转移话题:“妹妹这身衣裳是极好的,但回了府,还是做几身自家衣裳,打些新钗环,日后出门见其他格格也是要的。”

“好。”元夕自己都数不清今日归家说了多少句“好”了,还是兄嫂太好,她如何能说句不好呢。

“太太,我们回去吧,外头风大。”王氏身边的嬷嬷劝着,即使在树荫下,仍能感受到周围空气的灼热。尤其是湖边,更是就会能看见蒸腾的水汽。

“你也以为我体弱多病吗。”王氏冷着脸回了一句。

旁边的人见老嬷嬷没脸,也都不敢劝了。

王氏自己深叹一口气:“若是早知道她会回来,我有何必送她进宫。若是早知道老爷有这般际遇,我又何必费心经营,抓着官中那些钱财不放。”

“回吧。”

其他仆从如蒙大赦,忙把她往回送。

元夕看着树下的人没了,只当无事发生,继续和兄嫂喝茶,听他们讲江浙的人文风情和趣事。

第二日元夕醒来时满脸疲惫,她是按着生物钟醒的,也没让丫鬟值夜,她自己又不是没值过夜,基本就是在遭罪。只是丫鬟们上值早,听到里面有动静,便在外头敲门:“姑娘,奴婢们进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