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不欲多谈被后世之人摆了一道。
“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复也无妨,朕不急于在一时半刻间了解朱祁镇的事。那是另一个世界史书上的事,我方如今已然不同。”
朱允炆不会再被立为储君,靖难之役不会发生。
朱元璋在遭受水镜的连番打击下,意识到他制定某些政策不利于大明长久发展。
此大明非彼大明。
因此,他才没有非常急迫地想知道不肖子孙的败家事。
话虽如此,朱元璋已经决定给朱樉增加工作。
抄书!让老二在一个月内至少抄满一百本典籍。
每天三本必不可少,抄不完就扣俸禄,谁叫他提出的评论建议没达到预期效果。
“父皇所言是极。”
朱棣瞧着朱元璋的神色,默默在心里给二哥点了一根蜡烛。
自己主动提起评论事宜,真不是故意坑朱樉。
不过是兄友弟恭,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罢了。
更是为了二哥着想,抄书让日子过得充实,让朱樉不必胡思乱想究竟还有几天阳寿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