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0页(2 / 2)

2的部分则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的理念来取名。寓意着循环不息,让朱明王朝得以永存。

朱家宗亲越生越多,到了万历年间已经激增到八万多。可想而知,含有五行部首的常见字早就用尽。

碍于祖宗规矩,朱家子孙的名字架构早就被框定死了。

常用字没了,只能择取冷僻字。等冷僻字也用完,不得不自己造字。把金木水火土与常见字组合起来,创造一个新的字。

千奇百怪的五行名被创造出来,朱明王朝却没有如朱元璋的起名意愿千秋永存。

历史自有其玄妙之处。

时间来到清末,鸦片战争令华夏蒙上丧权辱国的耻辱。

洋务运动兴起,一批启蒙科学家试图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将各种科学知识引入中国。

徐寿在翻译元素周期表时,既要体现出不同化学元素的性质,又要遵循译语与原文发音相近的规则,那让他一度陷入起名困境。

无意间,前明的朱家族谱进入视野。

那些冷僻到几乎不会有谁再去使用的人名,刚好包含着金木水火土,恰与化学元素的部分属性对应上了。

徐寿从中得到灵感,选取老朱家的人名翻译出了这份我们熟悉的元素周期表中文版。

巧合现象就此出现。

明朝老朱家王孙们的名字放在一起,凑出了半张元素周期表,于是朱八八被戏称为“化学教父”。

历史轮回,令人嘘唏。

朱明王朝未能开启近代化学大门,朱元璋也没有成为真正的化学之父。“化学教父”终究只是网络戏称罢了。】

水镜前。

朱元璋默默定下了一个小目标,要做就做真教父。这个世界让大明打开近代化学大门。翻译元素名称翻到秃头的烦恼就留给让番邦人吧!

作者有话说:

资料参考:

《元代基督教研究》,唐晓峰·著

《中国古代化学》赵匡华·著

第57章第五十七章

◎。◎

水镜:

【说到这里,浅谈古代化学也将画上句号,那就让我们以一种物质来收尾。标题既然是《砸开炼丹炉》,岂能看不到其中的常客「硝石」。

当把古代与硝石放到一起,它会让你想起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