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天地任我行之二> 第440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2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0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26)(2 / 4)

在日本看来,无论是德国的“法西斯主义”还是其自创的“军国主义”,只要能快速且高效地解决问题就是“好主意”!因此,频繁对外发动战争以抢夺殖民地和掠夺财富,是一条远比建设“共产主义”更快捷的致富之路。当然,日本不需要“共产主义”,更不会建设“社会主义”,因为那样会革了自己的命,为他人作嫁衣裳!

于是,在西元19世纪60年代的“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与封建且顽固的“武士道精神”结合在了一起,就顺利产生了“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简称“军国主义”,极具扩张性和掠夺性。

以“朝鲜半岛”为“跳板”去侵略并占领中国大陆,以“中国”为基地“征服亚洲”甚至称霸世界,这是近代日本的“既定国策”,因为通过发动对外战争去抢来的财富要远比在国内建设工厂赚得多也快得多,更划算!

因此,早在西元1855年时,日本的“维新派”政治家吉田松荫就主张:“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当开拓虾夷……晓谕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tái • wān、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称霸亚洲。如此才能尽快占领亚洲,称霸世界,为我大和民族子孙万代争后世绵长!”

吉田的这一思想,对他的弟子即后来成为日本政要的伊藤博文(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参议院议长)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因此成为日本政治家的主流思想,毕竟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火山、地震频发,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达官贵人,都时常生活在紧张、压抑和恐惧的气氛中,迫切地期待改善。

“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奠定了“大陆政策”,至西元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要在西元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且进攻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tái • wān岛、舟山群岛。7年后,日本正是按照这个时间表和路线图发动了侵略战争,并几乎达到了其全部目的。

日本在几十年里,将上述国策一以贯之,进行了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前后实施了8次《扩充军备案》。“甲午战争”前的几年,日本平均年度军费开支高达财政总收入的31%以上!这简直高得离谱,真是吓人!

西元1887年,“倭王”(天皇)下令从皇室经费中挤出30万元(银币)作为海军补助经费。因此,在“倭王”(天皇)的感召下,日本全国富豪纷纷捐款,一年就有了100多万元(银币)来资助其国家军队建设。

这不仅增加了军费,也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气。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在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爆发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线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的详图。当时,清朝的一些有识之士,如“两江总督”沈葆桢、“tái • wān巡抚”刘铭传等,已看出“倭人不可轻视”。

但朝廷和大部分政要对日本的认识还停留在“蕞尔小邦”的阶段,且“不以倭人为意”。因此,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朝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国防军费预算,挪去修“颐和园”,从西元1888年始停止购进军舰,三年后停止拨付海军的器械和dàn • yào经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