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天地任我行之二> 第440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2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0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26)(3 / 4)

日本的“战时大本营”在挑起这场战争之前,制定了海陆军统筹兼顾的“作战大方针”。其战略目标是在中国“直隶平原”(华北平原)与清军进行主力决战,通过彻底打败清军来压迫清朝屈服于自己的军事占领。

日本认为能否达到此目标,关键在于海军作战之胜负。为此,日本人提出了两期作战计划:首先,派陆军一部进入朝鲜,以牵制清军;其次,海军则寻机与中国海军主力决战,以迅速夺取黄海的“制海权”。

尔后,作战则视海军胜败情况而定:如果海军取胜并掌握了黄海的“制海权”,则陆军便从“渤海湾”的“天津港”登陆,之后全力扑向清朝的首都——北京城,以此来实施“直隶平原大决战”,一战而定大清朝!

如果海上决战胜负未分,则以舰队控制朝鲜海峡,协助陆军主力占领整个朝鲜;若舰队决战失败,“制海权”归于中国清朝,则以陆军主力实行本土防御,海军守卫本土沿海。争取实现第一案为基本战略方针。

中国方面,战前则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和“作战计划”。由于统治集团中的“主战派”、“主和派”意见有分歧,相互掣肘,事先既未组成专门的“作战指挥机构”,更无统筹全局的战略指导,故必然要面临失败。

清朝从开始就寄希望于俄、英等国“调停”,继则在海、陆战端已启的情况下仓促宣战,并命令“北洋大臣”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沿江、沿海“遇有倭人轮船驶入各口,即行迎头痛击,悉数歼除”。

实际上,清朝“临时抱佛脚”是实行了“海守陆攻”的作战方针。但从战略规划方面来看,日本早就已经拔了“头筹”。从“海战”方面来讲,在近代战争中,掌握“制海权”非常重要,因为关系到战争的最终成败与否?

所谓“制海权”,简单地说也就是能使自己一方,在一定的海域内自由航行,而同时使敌方不能自由航行。能否掌握“制海权”,取决于“战争当事国”的海军的实力和正确的战略布局。

“甲午战争”的制海权主要是指黄海海域,因为“黄海”关系到三个“半岛”,即“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的海上交通。所以,黄海的“制海权”对正处于交战状态的中、日双方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甲午战争”的主战场在朝鲜、中国一侧,而日军属于跨海作战,补给线很长,必须从海上运输。因此,中国虽是“内线作战”,但扰乱和切断敌军的海上交通才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措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