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现在连个媳妇都还没有呢,现在再给他个夫人,他也照样会跟对宁彤一样,甚至他只觉得宁彤适合当他的妻子。
至少骂他的时候一点不留情。
换了别人,他还适应不了那种相处方式呢。
……
……
程敏政府。
程敏政在家里苦心研究张周给他的两本小册子,翻阅了大量的书籍。
这天王鏊来府上拜望时,跟着程家老仆到程敏政的书房,看到满书房堆得很杂乱,却好像又隐约有条理的书籍,王鏊也不由皱眉。
“克勤……”王鏊叫了一声。
程敏政居然都没听到,就好像个书痴一样,继续翻阅书籍,一边翻阅一边嘴里还在嘟哝:“怎会这样呢?怎会这样呢?”
老仆道:“王学士,您见谅,我家老爷不让给他动这些书,要不您看找个地方,先坐坐?”
王鏊大概明白,就算程敏政的书房乱,至少地上的书籍也是程敏政分门别类,按照一定的规则摆放的,这方便程敏政随时查阅。
等老仆退下时,王鏊还特别说明不用上茶了。
他就坐在一旁的椅子上。
“济之,招呼不周,见谅!”
程敏政没抬头,便说一句。
这让王鏊知道,其实程敏政早就留意他到来,只是先前程敏政忙着查阅书籍,没时间搭理他。
王鏊道:“克勤兄可是需要我相助?”
“不用,就这几本书,我还行。”程敏政一副要事事亲力亲为的样子。
王鏊皱眉。
就这还只有几本书?
程敏政翻看了一会,最终好像是很气馁一般,站起身走到王鏊面前,也坐下来,垂头丧气道:“可惜啊,现在不在翰苑中,宗籍我无权翻阅,那么多为修《会典》而准备的参阅书籍也看不到……”
王鏊苦笑道:“克勤兄何以如此?”
程敏政随即将张周给他的那两本小册子,递给王鏊。
王鏊拿过来看过,他毕竟也修撰过《大明会典》,大概知道这两本小册子的价值。
程敏政道:“我觉得,这位张侍讲在总结《会典》涉及到宗人府事上的详尽,已超出了先前各典籍所总结的内容。至于其余的,他所整理下来的,都是难点,之前有几个问题我也曾考究过,未得结果,本来介夫对此了解颇多,要是他也在的话……”
程敏政不由想到了杨廷和。
杨廷和在翰林院中,主要就负责修《大明会典》,之前在修书之事上,就是程敏政的左右手。
在程敏政走之后,多数事都是由杨廷和牵头,正因为杨廷和在修书方面的功绩,让刘健等人认为他有成为翰林学士的潜质,既然皇帝要再提拔个翰林学士上来,为何不让杨廷和以翰林学士的身份负责修撰《大明会典》呢?
但随后就遇到了文臣跟皇帝推举翰林学士人选不同的问题。
负责教学的王鏊上位。
杨廷和则回乡省亲去了。
王鏊问道:“秉宽所修的全书,你可有看过?”
“没有。”程敏政道,“不过光是看他所整理的这些,就知道他基本已完事了,因为有些就算我不用去考究,也知他说得没错,有关引经据典的方面,他列得其实已经很详尽,但有些书到底去哪里找……这才是问题。秉宽他居然都能看过……他腹中到底是有多大的才华?”
“呵呵。”王鏊继续苦笑。
程敏政小眼神瞄着王鏊,一脸赞叹道:“济之啊,之前我觉得你选一个有方士倾向的解元出来,是走眼了!但现在我却觉得,最慧眼识珠的人,是你王济之才对。难怪陛下对你如此赏识啊。”
本来王鏊来,还有点尴尬。
这属于现任翰林尚书登门见前任翰林尚书,就算程敏政鬻题案跟他王鏊没什么关系,王鏊还是觉得难跟程敏政沟通。
但谁知程敏政一点介意都没有,反而来夸他眼光卓绝。
程敏政叹道:“张侍讲说,只要我能改动上面的文字,便可以厚资相赠,若要随便改动几字,倒也未尝不可,但对于行文并无甚助益。无能为力啊。”
“克勤,你的才华,于馆阁之内无人能比,何以要如此抬举一个年轻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