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南宋:开局赢秦桧百两金> 第一五二章 军器监的变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五二章 军器监的变迁(2 / 3)

儒学的发展和官僚政治的完善相辅相成,有宋一代,由于国家政策对文臣的明显倾斜,文官的地位达到了历史高峰。在这样的方针之下,儒家思想对国家各项政策的制定和实践产生了很大影响。

传统儒家思想认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对于军事国防是十分重视的,也会留意军器修造事务。

宋代,儒家士大夫官僚对于军事国防也是十分在意的,《武经总要》的编纂者曾公亮就是仁宗年间的进士,是真正的儒家士大夫,而熙宁变法的主导者,提倡强兵的王安石更是当世大儒。

可以认为,儒家思想对军事国防和兵器修造,起到过有正面的作用,儒家官僚士大夫对于军事技术的进步也是有所作为的。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把兵器事务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官员,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宋代重视儒学和文化发展,文官待遇优厚,而科举考试所必须的知识是儒家经学,在这样的理念之下,士大夫即使是重视兵器事务,也仅仅是重政务而轻技艺。

儒家思想一方面对技术从根本上重视不足,另一方面从潜意识里又拒绝变革。作为儒家礼法的核心,祖宗崇拜的原则和实践,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法律、社会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宋朝,这种原则即所谓的祖宗之法,而严守祖宗之法在实践中的表现之一就是“期于慎守”,对于改革采取一种保守的态度。面对变革,守旧派会搬出祖宗之法的论调,表示反对变革。

熙宁变法时期,宋廷重视并大力发展军事技术,建立了以军器监为核心的兵器生产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兵器生产状况,军器监在兵器研制和改良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而哲宗即位后,守旧派当政,新法各项措施绝大多数被废除,军器监虽然未被罢废,但也被严格限制。

宋代统治者对于军事政策是矛盾的,即认识到军队重要性的同时,又担心其威胁自身统治而对其加以限制,通过提高文臣地位来抑制武将,形成全社会重文之风,这样的矛盾政策,必然影响军事技术政策的制定和发展。

北宋建国初年统一战争之际和熙宁变法时期,朝廷比较重视军事技术,新兵器的研发和民间进献兵器的记载屡见不鲜。

但是由于重文政策的影响,知识分子对科举入仕趋之若鹜,将注意力都集中在科举考试上,对于军事技术,纵然不轻视,也不会重视,即使涌现出各类的新兵器,多数也未能投入大规模生产,在实战中的价值也不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