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兵器生产和管理机构多由文官负责,文官仅是重政务轻技艺,发展技术不是其所长。纵然有如曾公亮、沈括等能够对军事技术发展有所贡献,也只是凤毛麟角。
重文轻武理念之下,消极防御的战略意图也影响了军事技术,即偏向防御,趋于保守。
北宋时期火药兵器虽然出现,但在实战中运用并不普遍,由于整体趋于防御的战略意图,宋代的防御型兵器获得了发展,典型的是以弓弩为代表的射远类兵器,如床子弩,神臂弓等,偏向于防守。
儒家思想和重文轻武理念,对于宋代军事,正面和负面均产生了影响,总体上讲,弊大于利。
再有就是宋朝的政治变化对军器监影响也很大。
军器监成立之初,正值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熙宁变法开展之时。统治阶级对军事技术政策也十分重视,军器监成立后即由变法派重要人物吕惠卿任负责人,可见当时宋廷对军事技术的重视。
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民众进献武器的热情比较高,由于统治阶级对军事技术的重视,在兵器生产过程中严格监管,兵器质量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提高,对宋朝的军事行动也做出了贡献。
哲宗即位后,太皇太后高氏听政,守旧派当政,数年之间将新法废除殆尽,兵器生产的措施自然也不能幸免。
元祐元年又下诏令太仆少卿高遵惠会同工部官员、军器监内外作坊以及及诸州都作院监官,大幅削减兵器制造数量,之后对各个作坊也几乎不再检查监督,“并权住勿造,于是数年之间,督责少弛,不复以戎器为事矣”。
兵器生产在这个时期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军器监虽然没有被罢废,但是其职权被严格限制。
哲宗亲政后,开始恢复神宗时的政策,徽宗即位后,更将之达到巅峰。绍圣三年,有司言:“州郡兵备,全为虚文,恐缓急不足备御,请稍推行熙宁之诏,从之”。
元符二年,“臣僚奏起造神臂弓,于是军器监所造岁益千余弓”,但是各级官吏为尽速升迁一味奉承,只求速成上级任务而不顾及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