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姑娘做的避风塘炒蟹风味很是好,家母与我都很爱吃。”
“多谢!”
宋芋惯来是喜欢别人夸赞她厨艺的,她嘴角漾开了笑意。
“在下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娘子可是有何秘制?某将家中的食谱古籍翻烂了也未曾找到半分灵感。”
他又说自己冒昧了。
“倒不是何秘密,我素来也爱与别人分享美食制法。既然郎君感兴趣,我便手誊一份赠与你。”
宋芋解释,是烹饪手法与当朝及往朝有极大差距。
古人多喜爱用蒸、煮的方法。
将蟹分解后,配上紫苏、姜、菊花放入冷水中一同煮。
如此,蟹肉嫩滑,味道更加的鲜甜。但蟹黄会流失少许,而且每次做的数量也会限制。
而蒸,制作是简单便捷了,但用此法做出的肉质会稍粗糙。
合着蒜蓉姜蒜炒出的蟹,不仅避了腥气,且浓郁的五辛味渗透蟹肉,外层酥脆,内里沙绵。
装盘时,油色红艳,蟹肉金黄澄凉。五辛料覆盖在上方,香味四溢,令人忍不禁食指大动。
从周朝开始,国人便开始食蟹了。
北朝时,流行的是将蟹放入盐蓼汁中,类似醉蟹,而当朝及后的宋朝时兴的是糖蟹。
“这制避风塘炒蟹,选用的是阳澄湖的母蟹。”宋芋解释道:“母蟹黄肥,合着蒜蓉一起炒,甘口焦香。”
她将剁成块的蟹用白酒腌过后,裹上淀粉。
起锅烧油,油基本要占锅具容量的一半。
待油温八成热的时候,便将蟹肉放进去,待蒜蓉炸香后便全全捞起。
等蟹肉在漏勺里将油沥干后,宋芋将锅中的油用大勺舀出,只留一些余油。
将辛料一股脑倒进去后,又加了些茱萸碎。①
宋芋提醒到,“这蒜蓉、姜葱末以及豆豉是前一天便要用油浸泡备用的。若是你不习惯吃辛辣的,要先从微辣试起。”
“多谢关心。”他似笑非笑道。
你是个自恋狂?!
宋芋:“...”
“我听郎中说,食用在锅中反复过的油对身体不太好。”
宋芋在搅油的动作滞了下来。
又是个工地毕业的?!
又是老套路听别人说...我有个朋友...
宋芋依旧保持着她哪比珍珠还真的甜美微笑。
“咱家的油两天一换,用的都是纯植物提取的。柳郎君若是不放心的话,下次自带食材到寒店加工也未尝不可。”
宋芋声音尚算温婉,但她僵硬的动作,以及握在勺柄上,骨筋稍暴起的手却说明了一切。
毕竟,吃食这事,你来我往吃的是个放心,是个信任。
双方都有小心思的话,自然是都膈应的。
“不是...”他沉吟了一会,“我只是想和你多说说话。”
“我惯来不知道怎么讨你欢心...”
他清冽的声调,如玉珠落地,不带任何语气。
宋芋有些猝不及防。
讨?!
大可不必吧?!
她晃了眼这人的打扮。
这位惨绿少年郎,裸露在外的白皙肌肤上隐隐有光泽流转,头发以浪涛形的玉簪束起。
一身青珀色罗衣,上面用银线暗绣的仙鹤纹路,与玉簪交相辉映。
身量颇高且清瘦,宋芋只有仰望他,他也是笑着微微地颔首。
自这个角度看,他这个笑容倒是略显风流。
且在他不时左顾右盼间,散发着一股淡淡地龙涎香气。
宋芋最后的目光锁在了他腰间的玉佩上。
用料是极好的羊脂白玉,中间细刻着一个繁杂的图腾,最下方用篆书镌刻了一‘柳’字。
咦?
这总不会是穿着温柔皮囊的纨绔子想得新花样?先在她这个市井厨娘身上试试效果再去勾搭贵家小姐?
门当户对这个东西,宋芋是有深刻的领悟的。
“郎君言重了。”她只觉一阵酸楚,便不再接他的茬了。
她倒不是恼,只是过去一些难以启齿的回忆涌上心头。
宋芋将炸香的螃蟹放入锅中,然后倒入生抽、白糖、黄酒等继续伴炒入味。
“这个东西,寻常商铺是购不到的,一会我可以赠你些。”宋芋指着面包糠说道。
“好!”
“对了!柳郎君!”
宋芋将炒蟹放入食盒中才想起一件关键的事。
“在下柳彧霖,你不用叫我如此生分...”
宋芋打断了他的话。
“因为你点了全蟹宴,所以要回应一首与蟹或菊花有关的诗句才能全全带走。”
宋芋倒不是有意为难他,这只是她为了限量供应大闸蟹立下的规矩。
这个点子是她从观红楼有感而生的。
宋芋往日总爱在直播间津津乐道红楼的蟹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