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64章 我想拿块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4章 我想拿块地!(3 / 4)

包拯看国富论,看到的是民生多艰,王安石看国富论,则是国之将亡,蔡襄看国富论,他此时想的却是国朝贫困。

这些顶级的宋朝文人,无论是眼光还是学识,都是上上之选,若非如此,有宋一代也不可能如此富饶,只是一开始的根子不正,拖累了这么多的精英。

欧阳辩的国富论尽量写得直白好理解,但有些概念还是有些抽象,蔡襄试着和欧阳辩请教,欧阳辩自然对答如流,还对其中的一些概念进行发散讲述,还用国朝当下的实际情况作为例子,一一剖析。

蔡襄越听越是吃惊。

观点形成知识放到书里面,作者虽然万般解释,妄图将思想浓缩成文字讲述,但篇幅有限,和读者终究隔了一层,亲口叙述出来又不一样了,这层隔阂被取掉,原作者思想的闪光点就会毫不遮掩的展露出来。

在蔡襄的眼里,欧阳辩小小的身躯之中,挺立着一个如同山峦一般巨大的思想巨人。

直到蔡襄的老妻过来催吃饭,欧阳辩的高谈阔论才算暂时止歇。

然而在饭桌上这种谈论又继续了。

“写书要付诸实践,实践是为了写书,这就是我开澄园的原因,虽然初衷也有挣点阿堵物的意思。”欧阳辩笑道。

蔡襄和欧阳修大笑起来。

“……不过这些终究是小打小闹而已。”欧阳辩有些黯然的摇摇头。

蔡襄敲了敲桌子,沉吟了一下道:“和尚,你有什么想法,尽管提出来。”

欧阳辩微微一笑,果然和聪明人沟通就是爽利。

“叔父,我想做沼泽地改造,汴京东南角的城州门外,惠民河侧的沼泽地,年年到了夏季都被水淹。

那里既种不了地,也没有办法居住人,成为垃圾堆放地,京都原本就是地少人多,着实过于浪费了。”欧阳辩道。

蔡襄皱起眉头。

地方蔡襄是知道的,那里实际上不算是汴京城了,连外城都不算,属于城外。

那一片沼泽地很大,汴京城的外城这些年不太好扩建,就是因为那块沼泽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