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辩不由得哑然失笑。
苏轼以为欧阳辩年纪还小,之前没有尝试与人论道,所以不知道规矩,倒是息了心头的争强好胜之心,安慰道:“没事,不懂也没关系,以后我和子由辩论给你看,你看看就知道论道的规则了。”
欧阳辩点点头道:“以后要请子瞻兄和子由兄多加教导了。”
苏轼笑道:“互相交流就好了。”
苏轼息了辩论的心思,欧阳辩却是起了倾诉的念头。
“子瞻兄,我有一个朋友,他时常闷闷不乐,原因是他的朋友被人无辜冤杀,但shā • rén者却依然逍遥法外,你说他该怎么办?”
苏轼有些奇怪地看了看欧阳辩道:“那自然是报官啊。”
欧阳辩叹息一声:“如果连官府都不管这事呢?”
苏轼霍然起身:“那就告御状!”
欧阳辩摇摇头:“若是官家也有意袒护呢?”
苏轼断然道:“那不可能,堂堂大宋,总不至于连一个讲理的地方都没有吧?”
欧阳辩突然道:“死的人是一个婢女,犯案的是朝中宰相。”
苏轼沉默了下来,他想起来了,欧阳辩所说应该是去年的陈执中案。
苏轼虽然没有做官,但他是大约懂得的,苏洵也和他说过,陈执中因为婢女案被贬谪,那么冤杀婢女的罪行便不再追究了,而真正的shā • rén者也不会有人去追究了,这是约定俗成的事情。
看到苏轼的神情,欧阳辩大约是明白了,这个神情他在欧阳修的脸上见过,在包拯的脸上见过,也在王安石的脸上见过。
大宋朝的人啊,终究还是没有将婢女的命当命。
欧阳辩顿时有些心灰意冷,他还以为以苏轼的浪漫,应该会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没想到……
欧阳辩自嘲的笑了笑,终究是自己过于执着了,人要超越自身时代的观念,是何其的难得。
欧阳辩一直想着从程序正确上去帮小石榴,但时至今日他才真正意识到,在这个时代,是根本没有办法做到的。
那,就只能靠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