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134章 及时雨欧阳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4章 及时雨欧阳辩(3 / 3)

欧阳辩一笑扯开了话题,和苏轼聊起了诗词的问题。

欧阳辩的见识广博,来之后世的理论知识更加的先进,加上他总是能够偶尔来几句明清的诗词,倒是让苏轼钦佩不已。

因为苏家父子的到来,欧阳辩的生活里又多了一项乐趣,就是躺在躺椅上,听曾巩兄弟和苏轼兄弟之间的论道。

曾氏兄弟和苏氏兄弟倒是辩论得旗鼓相当,欧阳辩听得也是津津乐道,但一般不参与其中,只是在双方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他以高屋建瓴的见识对双方的观点进行总结,倒是让双方都颇为惊喜。

因为有欧阳辩用后世的观点的提点,让曾巩兄弟以及苏氏兄弟都有不少的感悟,写了不少的文章,大多是描写了双方的观点,最后结尾是【辩曰:】作为总结。

这个【辩曰:】里的辨自然指的欧阳辩。

他们写完文章后,大多会拿过来给欧阳辩指正,欧阳辩每次看到后面的【辩曰:】,总是笑得合不拢嘴。

值了值了!

什么留名不留名的真的无所谓,主要是享受辩论的快乐嘛!

在这种辩论之中,苏氏兄弟以及曾氏兄弟和欧阳辩的感情与日俱增。

不过欧阳辩并没有对此感觉到满足,苏氏兄弟和曾氏兄弟只是捞到盆里的鱼,外面的汪洋大海里的鱼他也得去摸一摸才行。

成为了王安石的弟子,就得承受以后王安石带来的因果。

他得尽全力扩张人脉,后世的太祖不是说了吗,所谓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

想要变法,朋友越多越好,敌人越少越好。

王安石是个很出色的人,但他擅长将朋友搞得越来越少,把敌人搞的越来越多,这种本事也是真服了。

所以欧阳辩成了汴京的交际花。

澄园和西湖城都是他的地盘,只要有诗会文会,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去凑热闹,遇到一些贫穷的学子,欧阳辩就会伸出援手,也不管在记忆里有没有这个人,反正能帮就帮。

时间一长,在学子中便流传出了及时雨欧阳辩的说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