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是百姓村的村民,许多年前一家老小逃难到这里,自此落地生根,过上了朝九晚五的平静生活。
大约半个月前,渔船面世,作为村里少数会游泳的人,在看到少爷的人一天就捕捞到几十斤鱼的时候,他心动了。
他觉得,这或许是自己的一次机会。
于是,他找家里人商量,可渔船价格太高了,家里的存粮全拿出来也就刚好买一条,可这样一来,日子就没法过了。
家里的婆娘更是一哭二闹三上吊,就为了打消他这个念头。
不得已,他只能先放弃。
几天后,他遇到了造船厂的厂长老高,这才得知买船竟然能分期付款,也就是可以分十二次还,每月还一次。
他心动极了!
再次找家人商量,正好那时候少爷向全村征地,马上就能拿到第一个月的征地粮,短时间内家里是不用为粮食发愁了。
在他的坚持下,一家老小同意了。
也因此,他成了村里第一个买船的渔民。
买到船出海的第一天,他只捞到了五斤鱼。
虽然只有五斤,看似很少,却还是从少爷的人那里换来了十斤粮食。
一天,就挣了十斤粮食,在当时惊动了整个百姓村。
而且少爷承诺,只要是百姓村产的鱼,他都帮忙卖,根本不愁卖不出去。
至此,各家各户不再观望,开始琢磨这事。
许多村民特地跑来找他询问情况,使得他在村里的名头一时无两。
更令他亢奋的是,据说自己的鱼还上了少爷的餐桌。
这事在村里疯传,成了村里的一段佳话。
随着出海的时间长了,次数多了,他也渐渐摸索出了一些捕鱼的方法和技巧。
捕到的鱼越来越多,家里的存粮越发殷实。
粮食多了,日子也有了盼头,也就没必要再像以前一样节省。
这不,现在家里都不烧菜了,一日三餐都吃炒菜。
铁匠铺的唐伙头在海边支起了一个炒菜摊,平时负责铁匠铺的伙食,村民们想吃炒菜也可以到他那里去。
只要带上食材过去,再付点油盐和辛苦费,唐伙头就会帮忙做。
王虎平时打到的鱼都会给家里留一点,拿到唐伙头这里做一份炒鱼。
鱼肉也是肉,王虎一家也算是过上了顿顿有肉的日子。
在王虎打渔之前,王虎一家的伙食比例大约为粮食75%、蔬菜22%、肉3%,而自从王虎打渔之后,就变成了粮食60%、蔬菜20%、肉20%。
生活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
而粮食需求的减少,正是范本开发海洋资源的首要目的,现在已经展现出苗头。
他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跟王虎一样,下海讨生活,降低对粮食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也做炒粉,而且只要四斤粮食。
足足比中心镇便宜了一斤。
对于百姓村的村民来说,这就是少爷给他们的一项福利。
现在,村里会游泳的都买上了船。
更多的村民在家里婆娘的严令下也开始学习游泳,争取早日买船出海,过上像王虎一家一样的滋润生活。
这事传到范本那里,范本高兴之下也非常担心。
这么多旱鸭子同时到海里游泳,现场又没有人维持秩序,搞不好是要出事的。
当即,他从军事基地调来了五个会游泳的士兵,负责教村民游泳之余,也担任着救生员的职责。
临近中午,王虎的船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