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莫连山来到崔琰家已有一月,音波功已经修炼出不俗的实力。
是时候入仕了。
先从袁绍这里开始,近距离看看袁绍作为君主的为人,是否是后世闻名的“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三国历史上有许多名人都是先入仕袁绍处,后觉袁绍并非明主而转头他处。
荀彧和郭嘉以及许攸!
东汉末年,天下纷争,群雄割据。在这段期间,众多能人志士成为了各大割据势力追逐的对象,而在这之中,谋士的地位逐渐提升,名声在外的谋士几乎是所有势力争夺的目标,其中北方割据军阀袁绍就是追逐谋士的势力之一。
袁绍出生于汝南袁氏,家世显赫,再加上他为守孝六年未入仕,名声极佳。在家世与声望的支撑下,加上他“卑辞厚币”,不惜一切代价招揽人才,在起势之初得到了不少谋士的支持。
只可惜袁绍好谋寡断,这些谋士们跟随袁绍的时日一长,就逐渐了解到他的为人,知道其不能成就大事,于是逐渐有人离开袁绍帐下,转投其他势力。
在这之中,有三人名声最响,而其中一人以一个遗计让曹操平定了辽东,人称他为鬼才郭嘉,一人则间接让袁绍丧命,也就是让曹操赤脚相迎的许攸。
首先弃袁绍而投曹操的是荀彧。荀彧自幼就聪慧过人,才学出众。但他身为荀家家主后,深知光有名望无法让自己的家族在乱世中存活,于是他来到冀州,投靠了袁绍。
而袁绍也素闻荀彧大名,当时对荀彧敬如上宾,十分尊重。只不过荀彧识人眼光独到,他看出袁绍无法成就大事,就此改投明主,入了曹操帐下。
而那时的曹操在讨伐董卓时战败,正缺兵少将的用人之际,为了东山再起,曹操甚至厚着脸皮,在袁家的地盘扬州上招募士兵,后来还靠着袁绍当上了东郡太守。
可以说,此时的荀彧就看出了曹操的与众不同,并毅然决然的投奔而来,可见荀彧的决心之大。
正处于事业低谷期的曹操看到名士荀彧来投,自然十分高兴,不停的说荀彧是他的张良。由于此时曹操正需要发展,他见荀彧识人能力极强,就让荀彧帮忙,为他举荐人才。而荀彧也很有意思,不仅自己从袁绍那里跑了过来,还在过来之后直接挖袁绍的墙角,将谋士郭嘉挖了过来。
如果说放走了不世出的大才荀彧是袁绍的失误,那让郭嘉离自己而去就真的是袁绍有眼无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