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一样需要土地建设山门,需要百姓为信徒,才能发展壮大;俗世政权更得使治下的百姓归心,才能平稳统治。
正如谭克文先前所言:权力的本质,是看能够在多大程度,影响多少人!
实际,当一个人的权力到了极致,甚至可以影响整个天下,乃至后世千秋!
古往今来,有名的君王,或是飞升成仙者,十指难数。
但唯有改朝换代者,或是开宗立派者,是真正的名流千古,他们是历代史书都无法绕开的一座座高峰。
因此看来,政教二者,实际的利益应有冲突;要么相互敌视,要么只能相互依存,求同存异。
正如千年前,因逢魔佛之乱,中原九州亦战火难免。
当时统治中原的俗世政权为大晋王朝,而中原地区的玄门魁首则是全真道,亦有金莲宗之称,因其宗门的全称为:太玄门金莲正宗。
但因魔佛之乱,原本根基深厚的全真道元气大损,以至于被传道于荆州的正一宫,所讨伐。
当时正一宫列举的讨伐罪状共有三项:一是,全真道身为中原玄门魁首,却坐视佛门势力在中原壮大,实为失责。
二是,佛门内斗时,全真道没有乘机瓦解佛门势力,以至于魔佛旗帜一统佛门而乱世,实为失策。
三是,全真道坐视同为玄门同道的紫霄宗被龙门寺灭门,过后又未能给予紫霄宗幸存弟子庇护,实为失德。
山,是全真道面临正一宫大义凛然的讨伐;而山下,腐朽的大晋王朝因八王之乱而摇摇欲坠。
成就了世代侍奉晋朝国君的冀州曹氏崛起于乱世,安阳候-曹孟京,在平定北方而洛后,打出“奉天子而命不臣”的旗号,亦是借大义而扫荡各路诸侯。
最终,曹孟京以他的雄韬伟略,再次一统了中原,并于同年隐退朝堂;可他那继承了魏王爵位的嫡子,却在雍州-洛都接受了晋献帝的禅让,从而建立起大魏王朝!
而几乎在同时期,全真道分崩析离。正一宫得承“中原玄门魁首”之尊号,道场迁移至龙虎山,但仍保留玄岳山为祖庭,并改宗门名号为:清正一龙虎正宗。
即现今的龙虎山-正一道!
不曾深入这段历史的人,或许会认为这曹魏王朝与正一道的崛起,只是碰巧都赶了一个机遇。
但仅需简单了解一下曹孟京的生平,就知道这一切都绝非偶然。
曹孟京,正一道第十五代内门弟子,第十三任雷鸣坛-坛主,其在世时的道号为:灵掌阴阳伏魔天君。
隐退后的曹孟京回到玄岳山潜修二十载,终于在天统历九百九十九年飞升,即为在后世中原所广受香火供奉的:紫极长生帝君。
曹魏王朝与正一道的相互成就,只是历史长河中较为瞩目的一段过往,在悠长岁月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王朝政权负责让天下百姓们安居乐业,山的道理自有宗门去讲,这是一个微妙的平衡,决不能轻易打破。
所以,日后即便谭克文能攻城略地无数,也不能直面攻打天南境内的任何一座宗门,因为他已经不是玄门中人了,即便过去有关系,如今他的身份却是氏族豪阀。
谭克文若胆敢打破这种平衡,届时必将遭遇到天下玄门的共同讨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