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来到行宫,赵恒在大殿里,看见寇准来了,先是有些惊讶,心想,寇准这时候来该不会又要阻止签定和约吧。也好,这事总是要拿到大殿上商议的,与其到那时争个脸红脖子粗,不如现在就解决,免得当着契丹使者的面,弄得都下不来台。便让寇准进见。
寇准见赵恒,赵恒便将手中的和约文本给了寇准。
寇准看了看,将文本递给赵恒。
赵恒说:“怎么样?寇卿家觉得哪里不妥吗?”
寇准说:“很好。”
“很好?”赵恒有些不相信这两个字是从寇准嘴里说出来的,疑惑地看着寇准。
寇准说:“确实很好,曹利用不辱使命,这件事办的漂亮。”
赵恒盯着寇准,说:“你真是这么想的?”
寇准说:“臣是这么想的,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
赵恒放下心来,说:“这朕就放心了,朕还以为你又要反对呢。”
寇准说:“皇上,虽然这是一张城下之盟,但是,它也是千千万万老百姓的护身符,从此,两国化干戈为玉帛,百姓免遭战争之苦,这也是为天下苍生做了一件大好事。”
赵恒说:“是啊,卿家有如此想法,朕很欣慰,你是这件事的大功臣,如果不是你坚持让朕亲征,和约也不会这么快达成,朕要好好奖赏你。”
寇准说:“和约能达成,最大的功臣应该是王继忠。”
赵恒看了寇准一眼,说:“说的没错,如果没有王继忠从中斡旋,和约恐怕签订不了。”
寇准说:“皇上想怎么奖赏王继忠。”
赵恒没有回答。
寇准说:“陛下是不是还没有想好?”
赵恒说:“是啊,他人在契丹,怎么奖赏?”
寇准说:“可臣听说契丹皇太后准备放他回来。”
赵恒说:“是吗?”
寇准又说:“即使契丹不愿意放人,陛下还可以给他们写信,请他们放了王继忠,再不行,就拿一些契丹俘虏跟他们交换,总可以吧。”
赵恒没有作声,手在案台上摩挲着。
寇准说:“皇上是不是不想让王继忠回来?”
赵恒看了看殿外,说:“寇卿家,朕确实有些为难,没错,王继忠为了和约出了大力,朕理应奖赏于他,但是,你想过没有?首先,他是一个俘虏,投靠了契丹,背叛过宋国,他如果回来了,朕该如何奖赏他?如果不奖赏或者奖赏低了,朕对不起他,会伤他的心,奖赏大了,百官们肯定有意见,说朕对一个背叛之人都这么赏赐,那些忠心耿耿的人,岂不要更大的赏赐?其次,王继忠在契丹就官至上将军,中京留守,回到大宋,朕能给他安排一个什么官职?王继忠这次为宋国立了功,同样也为契丹立了功,他若是留在契丹,一定还会升官,荣华富贵一定比朕给的多。”
寇准听了,觉得赵恒虽在推脱,但说的确实很有道理,不过,他看到王继英的那副焦急,渴盼的神情,说:“皇上,也许王继忠并不想gāo • guān厚爵,只是想回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嘛,皇上还是让他回来吧。”
赵恒看了看寇准,说:“寇卿家,难道朕还没把话说明白吗?再说,两国和约虽然签定了,但是契丹人一向狡诈,万一哪天,他们变了脸,要撕毁和约,有王继忠在那边,还能起一些作用。”
寇准说:“皇上说得对,只是这么做是不是冷了王继忠的心?”
赵恒说:“没事,朕会好好地补偿他的。”
寇准问:“皇上怎么补偿王继忠?”
赵恒说:“人生在世,无非为了名和利,朕虽然不能给他gāo • guān,但可以多给他一些钱财,保证让他心满意足。”
寇准听了,只好长叹一声。
王继英听了寇准的述说,呆住了,半天才激动地说:“想不到继忠为了大宋,尽心竭力,促成和约达成,让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安居乐业,不再流离失所,到头来,自己还是连家都不能回,这是为什么?这是为什么?”
王继英言讫,泪下如雨。
寇准劝道:“王大人,也许这就是每个人的命运,依我看继忠在那边也是很好的,契丹皇帝很器重他,大臣们也很尊敬他,我倒觉得比这里好。”
王继英惊讶地看着寇准,从寇准的目光里,王继英看出他很痛苦,疲惫和无奈。
寇准叹道:“这里人太复杂了,继忠回来未必是好事,以他的性格斗得过那些人吗?”
王继英说:“继忠太老实,怎么斗得过他们?”
寇准说:“所以,留在契丹要比这里强。”
王继英说:“可是,他是一直想回来的呀。”
寇准说:“王大人,你还是不要为这事纠结了,现在应该想办法和继忠见一面。”
王继英说:“是呀,无论如何我都要和他见一面。”
寇准说:“那就早做准备,和约一旦签定,契丹人就必须尽快地离开宋国,晚了就来不及了。”
王继英想起了姚东之,连忙来到驿馆。
曹利用见了王继英,问:“王大人,皇上答应了?”
王继英痛苦地摇了摇头。
曹利用叹息了一声,说:“大人想怎么办?”
王继英对姚东之说:“姚大人,我想见我兄弟,你能给我帮帮忙吗?”
姚东之说:“当然可以,大人想怎么和上将军见面?”
王继英想了想,说:“澶州东面有一个渡口,叫杨柳渡口,我想约他到那里见一面。”
姚东之说:“好,我一定转告,大人就等候消息吧。”
正说着,宫里来人说:“皇上有请契丹使者入宫,设宴招待使者,令王大人,曹大人作陪。”
三个人来到行宫,大殿里已经摆下了酒席,山珍海味,玉液琼浆,满满的摆了一大桌子。
三人走进大殿,赵恒还没有到。过了一会儿,赵恒和李德昌从后门走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