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房子是整个三进院宅的主人房,也是最大的一间,何士晋的母亲就住在这里。这间房分两个部分,床榻在后面,中间有屏风隔开,前半部分作为何母吃饭、活动的空间。
袁方进来的时候,何母正坐在饭桌旁的太师椅上喝茶。
何士晋把袁方介绍给了何母,何母见到有人来看她很是开心。
袁方向何母问安之后,又关心她的身体,何母为了表示自己身体无恙,特地站起身在房子里走了一圈,然后说道:
“我这是老毛病了,一到晚上就睡不着,其他的没什么,多谢袁公子!”
袁方礼到了,就向何母告辞。
第二天袁方为了解救宋献策又奔波了一天,可是却毫无进展,宋献策还是被关在天津卫海防营。
由于袁方整天都在为宋献策而忙碌,没有留意袁可望去了哪里,直到吃晚饭的时候,才发现袁可望和他的两个小弟没有回来。
他把郝摇旗叫到了跟前:“你知不知道袁可望这小子去了哪里?”
“回公子的话,我也是一天都没见着他的人影了。”
袁可望本来就是个野孩子,袁方并不担心他被什么人给拐去了,他所担心的是袁可望在外面有没有给他惹事,宋献策的事情已经让他头疼不已,如果袁可望再惹事回来,对他来说可就是雪上加霜了。
袁方一直在驿站等着袁可望回来,他坐在前厅的太师椅上,把油灯挑得通亮,一边看书一边等,他所看的书名叫做《火攻要略》,这本书是徐光启送给他的。
这本书对火炮的制造有很深的研究,特别是对火炮口径和dàn • yào数量的比例,都给出了许多的参考数据。
比如书中说到:三寸半的炮口径,可填装四到十斤的火药;五寸的炮口径,可填装十到十五斤的火药;六寸半的炮口径,可填装十五至二十二斤的火药……
袁方一边看书一边把这些数据记录了下来,他不会盲从于这些数据,他决定有机会的时候,要亲自验证一下这些数据的真实情况。
有一本书在手上时间过的就是快,也不知过了多久,袁可望带着两个小弟回来了,他们每人手中还提了个布袋,表情很是高兴。
此时已是夜里九点多钟了,不是袁方有钟表,而是更夫刚刚敲过二更的梆子,所以袁方才知道大概的时间。
袁方放下书严厉地问袁可望:“你们去哪里了?”
袁可望答道:“义父,我们去了东码头。”